第4章进击的石墨烯

作者:华门三少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石墨烯

人类已知最强、最坚硬、最薄的纳米物质,硬度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是世界上最好钢铁的上百倍。

同时由于它在已知的材料中电阻率最小、导热系数最高,它电流密度是铜的100万倍,导热率是铜的10倍,因此也是最理想的电极和半导体材料。

被认为可以引发现代电子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革命的基石。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把石墨烯应用于手机电池技术,即使是普通石墨烯电池,充电1分钟,可满足日常使用十天。

如果把它应用到电动车的电池上,充电10分钟,续航可达1000公里以上

如果电脑和手机中的芯片运用石墨烯材料,可以将精度缩小至1纳米以下,所研发出的cup性能至少是目前的十倍以上。

当然石墨烯材料看起来前景远大,但是因为2004年石墨烯才被提取成功,所以很多难点无法攻克。

比如最困难的制备方式,最初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胶带粘贴出来的。

没错,听起来很儿戏,但确实是事实,这两位科学家也因为这项成果获得了2010的诺贝尔奖。

下午,凌动科技实验室。

凌秋雨的父亲凌舟就是一直在攻克制备方式的问题

凌董事长醉心于石墨烯的研发已有两年时间,这两年中,光是实验器械的采购就足有1亿多,再加上各种实验材料的消耗,科研费用高达3亿多人民币。

但很可惜的是,凌舟明显是在交智商税了,两年中试验了无数制备方式,要么提取的石墨烯性能各种不稳定,而合格的纯度较高的单晶石墨烯光成本高达5000元每克。

哪怕用次一点的,成本也高达500元每克以上,用它造电池,5000一块吗?

这价格,卖给鬼去啊。

而马云翔昨天解锁的就是石墨烯的全套理论技术,包括,石墨烯的标准确立,石墨烯大规模制备的方法,以及结合其他材料的应用。

但是可惜的是,马云翔不懂石墨烯技术,你让他从头学到尾学习,然后埋头实验室搞研发?摆脱了,就他这智商,能上金陵大学已经是祖上烧香了。

所以,他需要一名技术合作者,而凌舟就是最好的人选,正好也可以顺便帮凌秋雨一个忙,权当还人情了。

........

“凌教授,我是秋雨的同学,您叫我小马就行了”

凌舟看了一眼自己女儿,略显诧异的与这个毛头小伙子握了握手,不过也没在意,没多搭理他,继续忙于手头实验。

“教授,氧化的机器已经调试好了,您看?”一旁的助手犹豫的问道。

“快,今天把功率调到47%,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