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两白银,在太丘国的购买力还是挺可以的。
这些职员之前就是国子监读书的太学生,大多数家境都挺普通的,一下子获得这么多的银子,还是让他们非常的激动。
更让他们觉得,跟着国师办事,不只是精神文明能够得到提高,物质文明也能够得到提高。
在赈灾办公室的人员都回来之后,方浩召集他们开了一个会。
首先是复盘一下赈灾的情况,有一些什么样的失误,如果再来一次,应该会怎样处理。
这一次赈灾活动是搞完了,但是太丘国那么大,保不住以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灾情,到时候还是要搞这样的活动的。
总结经验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每一个省区的赈灾办公室成员,先前就有过总结,这一次召开全体大会,不过是将五个省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来进行一次集中的探讨。
这个过程就用掉了三四个小时。
全过程都被方浩用手机录制下来,到时候会让专人看着视频进行整理,然后汇编成册,作为以后赈灾工作中的指导文件使用。
复盘之后,就是关于未来工作的规划。
方浩提到了国师府和礼部、工部的合作,指出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师府的重点工作就是围绕两个办公室和三个集团进行。
在这里他就征询大家的意见,想要去办公室工作还是想要去集团工作。
去办公室工作,以后的发展路线就是当官。
去集团工作,会有很大的自由度,经济条件也会得到比较大的改善,但是以后就是一个商人的身份,就不要想着当官了。
他尊重大家的意见,不搞强行派遣这种事情。
想要去当官的,就安排去那两个办公室。
想要当商人的,就安排去三大集团。
刚开始讨论的时候,那些太学生们都不怎么愿意去集团工作。
这是一个官本位的农业社会,商人在这个社会地位很低,他们更愿意当官而不是去当商人。
不过,在讨论中,方浩也向他们解释了为什么两个办公室都不挂靠在国师府,又为什么要自己出资成立三大集团。
主要就是担心自己离开国师府之后,新任的国师会将他们给裁撤掉。
将办公室挂靠在礼部和工部,相对就安全一些。
另外成立三大集团,不谋求官方身份,那就拥有了更大的独立性,可以在朝廷改变政策的情况下,继续发展教育和工业。
他还以自己出生的国家为例,提到了一个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社会的过程中,商人、企业家的地位会得到怎样的提升。
提到了有些国家资本家甚至能够控制政权的情况。
这样的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