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培训

作者:故园三千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内。

不过,方浩已经在都城买下一大片地,成为教育集团的基地,准备用十年的时间在那里盖一座大学城出来。

至少要有一座科技大学,一座师范大学,还得要有一个科研中心。

目前在建的,是一座师范学院,教育集团未来的办公点也会放在那里。

方浩得为未来他不在太丘国做打算,那就不能让教育集团的办公点放在国师府,必须要独立出来。

现在师范学院还在开工建设之中,方浩也就只能在国师府培养那些未来的老师。

教育集团招了很多的读书人。

不求他们有多高的才华,只要能够认识字,理解能力过关,就可以成为培养的对象。

培养期间,集团包吃包住,还会给他们一个月一两银子的生活补贴。

培养合格之后,只要他们走上教师岗位,就可以获得每个月五两银子的薪酬。

这个薪酬已经比较高了,比那些读书人做私塾老师的待遇要高很多。

虽然知道有可能要去很远的南方做老师,也有大把的读书人过来应征。

都城的读书人比较多,大多数读书人连一个私塾老师的活都找不到,又没有学到谋生的技术,可以说是百无一用。

能够有这么一个机会,很多人都不愿意错过。

包吃包住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何况每个月还有一两银子的零用钱。

至于培训合格之后,每个月五两银子的薪酬,那更是梦想中的待遇。

经过一轮笔试筛选之后,进入教育集团的读书人也有两三百个。

方浩就得教他们怎样理解编出来的小学教材,怎样去教那些小学生。

这些读书人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难扭转过来,但是必须要扭转过来。

方浩要让他们明白,他们要教的不是当官的人才,而是干活的人才。

这一点说起来简单,但是对那些一辈子就已读书当官作为理念的读书人来说,接受起来很不容易。

方浩要花很大的力气去纠正他们思维上的误区,改变他们思维的惯性。

他没有时间从头开始培训自己的教师队伍,只能让这些有一定水平的读书人半路出家,做新式教育的引领者。

相对来讲,培养这些有一定知识的成年的读书人,比培养那些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小孩子还是要容易很多。

至于他们思维上的惯性,能够纠正的尽量纠正,不能够纠正的,只能让他们被时间淘汰。

就算是这一些不生不熟的半成品,也是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的。

没法省略这一步。

教育集团的那些太学生跟方浩的时间长一点,好歹也能够理解方浩的一些理念,而且他们本身就是京城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