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太丘新闻报

作者:故园三千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很多人接收到的信息都是过时的信息。

哪怕那些当官的,朝廷最新的命令要传达到所有的地方上面,那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要慢慢的改变这个社会对新闻的接受程度,培养出一个成熟的市场来。

报社需要提升自己,这个市场也需要慢慢的培养。

方浩的计划是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将十日一刊的《太丘新闻报》变成一日一刊的《太丘日报》。

这一份报纸售价并不是多高,以目前市面上纸张的价格来说,那就是卖一份赔一份的样子。

更不用说采编成本和印刷成本了。

报纸上市之后,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价格,报社卖多少赔多少,绝对没有赚的可能。

不过,他们只是以过往的经验来做出这样的判断。

实际上成本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太丘传媒集团拥有着自己的造纸厂和印刷厂,不管是造纸技术还是印刷技术比太丘国原来的水平都高出了很大一截,极大的节省了成本。

纸张和印刷成本,综合起来还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

如果只算纸张和印刷成本,每一份报纸卖出去还能赚到三四文钱。

报社的采编成本倒是不低,他们的存在提高了报纸的成本。

因为先期报纸的销售量并不大,所以一开始确实是赔本的。

只不过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严重。

太丘国一共有几十个省,每一个省都有报社的分社,负责采编新闻以及销售报纸。

每一个省设在省城的各个官衙都订了这一份报纸,每一个州县也都订了。

这个对他们来说就是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

一开始的时候《太丘新闻报》吃的就是公家订阅的饭,靠的就是方浩这个国师大人的影响力。

全国各地的官衙都订了。

反正一年也就是三十几期,几百文钱,犯不着因为这个得罪国师。

但是,太丘国的官僚系统也就到县为止。

所谓皇权不下乡,乡村两级属于乡绅和宗族的盘子,征徭役收皇粮,那都是乡绅和宗族帮朝廷来做,朝廷并没有在那里形成有效的管理。

《太丘新闻报》自然也卖不到那里去。

有太丘国的官僚系统托底,《太丘新闻报》一开始的发行量就有上万份。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草创期间就能够有这样的销量,已经非常难得了。

如果没有方浩的影响力在那里,这一份报纸能销售几百份出去,就可以偷笑了。

最大的单一市场是在都城,这里文化产业本来就比较成熟一些,认识字的人密度是整个太丘国最高的,也有着一定的消费能力,对新事物也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