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先生转过身又挥挥手,几人才敢拿钱离开。
待他回过身是才发现面前还有个年轻人没离开。
“你...?”
年轻人咬咬牙说道:“先生,当时我年幼才四岁,但确实还记得一事,只是不知该不该说。”
“但说无妨。”韩先生精神一振,立刻示意年轻人坐下说。
“当时我幼小,多亏韩大人心善,允许我父母在府内做工时留我在府内花园游玩。”
“可我记得,那几日,花园里总会有个人趴在井水边哭泣。”
年轻人说到这犹豫了。
“是哪个花园,又是哪个人?”韩先生颇为急切。
“就是后来韩小姐自尽的那个花园,哭泣的那个人是...”
“是谁?”韩先生站起身语气颤抖。
“是韩平先生。”
韩先生面色一白,仿佛无了力气跌坐回去。
“你可确定?”
“又是何时在那哭泣,是不是记错了时间?那时小妹已经离去了?”韩先生半是期待半是绝望的闭眼问道。
“应该不会,我记得韩平先生哭泣时也曾撞见过小姐。”年轻人小声回应道。
“好、好、好。来人,拿赏银,送客。”
仿佛被抽去了灵魂,韩先生坐在椅子上吩咐书童。
年轻人小心翼翼的作揖离开了。
“怎么会是你?”
韩先生心中痛苦,韩平与他兄妹二人一同长大,情同兄弟,这么多年来两人也不曾冷落。
“来人,备马车,去儒林学堂。”
他吩咐道。
“先生......”老仆想说些什么。
“去备马车。”
“先去城隍庙吧。”老仆建议道。
“不,去学堂,我要亲口问他。”
韩先生强打起精神:“我不信,我要他亲口告诉我,四十多年的感情,我不信。”
......
韩平虽是个门房,但也才华过人,此时正在教导学生们一些简单问题。
“先生有这文采,留在学堂做个门房也太可惜了。”
学生们对他十分恭敬。
“哪有什么可惜不可惜,韩先生才华过人,留在柳州,留在学堂做个先生才可惜,我算的了什么。”
韩平笑着回应:“天色不早了,你们赶紧散了回去吧。”
等着人离去了,韩先生才被书童扶着下了马车。
“你去城隍庙,告知城隍爷我来学堂找韩平。”
站稳脚后吩咐书童,然后整了整衣服,缓缓走向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