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让载洸执掌兵权,可是事实证明,载洸确实是这个时代不可多的人才,能文能武,通商通政。
无论在政界商界军界,都是威望极高,载洸掌兵可谓是众望所归,势不可挡。
民间对他赞不绝口,帝党对他寄予厚望,连慈禧自个的心腹,也挑不出反对的理由来。
不得不说,载洸此刻提出来的想法,可谓是顺势而为,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到了载洸这边。
如果这时候慈禧要再反对,就是执意要扼杀载洸的理想抱负,不仅会让慈禧失去天下人的心,也容易失去载洸的拥戴,将载洸推往帝党的阵营。
因此,此刻的慈禧表面上看上去心定神情,可实际上也是心乱如麻。
她自己不好出面驳了载洸的脸面。就指望着底下这两个人,能站出来充当她的马前卒,杀一杀载洸的这把熊熊燃烧的火焰。
可是孙毓文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心里面想着,载洸如今的仕途可谓是蒸蒸日上,日后定当成为大清国除慈禧光绪之外的第三号人物,届时也会成为洋务跟军务的一把手,声势滔天。
而孙毓文自己多年来总是小心翼翼地打理好跟载洸的关系,与他无冤无仇,不像荣禄那样盛气凌人,仇重怨深的。
为了自己的仕途,他犯不着在此刻为了讨好慈禧而得罪载洸,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惹恼了现在的领导慈禧。
于是他在内心做了一番权衡,理清了其中的利害之后,咱们的“不粘锅先生”孙毓文才小心翼翼地说:“臣以为,荣大人所虑,有一定的道理,贝勒虽然才能出众,但是尚需历练。
现在若是执掌重兵,恐有心无力,弄不好,就是纸上谈兵。
但是,瑕不掩瑜,历朝历代建功立业的名将,哪有一出世,便懂得如何掌兵用兵之理。只有在自己亲力亲为,亲身体会一番后,才能慢慢掌握其中的玄机。
卑职以为,贝勒天资聪慧,在军事理论跟大局观方面,是百年一遇的人才,如要操练新军,贝勒也是大清国不二的人选。
但念在贝勒尚且年幼,在军务方面还是个新人,如能选一位在军务方面老成持重之人,辅助贝勒,则能马到功成。”
慈禧听完后说了一句,“这个法子倒是可行。”虽然表面上赞同了孙毓文的意见,可是说完之后,还是向他投去了一个严厉的目光,吓得孙毓文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荣禄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反正跟载洸已经结仇了,他见已经阻挡不了载洸掌兵的意图,又要想办法在他在他前进的道路上绊一跤。
于是,他又转身面向载洸,“不知贝勒,打算如何操练新军啊?”
载洸似乎已经意识到他要拿黑旗军说事了,于是抢先了说:“操练新军,自然是以兵员素质、经验、以及忠诚作衡量。”
他直接面向慈禧说:“儿臣以为,广西冯子材部的桂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