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风车之国

作者:景三求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再来开挖。

有地图上的指示,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具体的藏宝地点,就在一座十八世纪的古老风车旁边。

确定过地点之后,他们在马肯先找了一家农家暂时休息。

这一农家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妇,非常的热情,见卫东宝和娜娜前来,立刻准备了当地特色蔬菜土豆泥,以及家中常备的荷兰松饼进行招待。

还专门给他们做了一道,当地的特色美食甘蓝汤。

这对老夫妇,可能是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过于寂寞,见到突然有两个年轻人到来,非常高兴,连话比平时也多了许多。

在和老夫妇聊天当中,卫东宝也了解到了不少的荷兰历史。

以前他只知道荷兰的风车,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但对于其真正的成因只是一知半解。

人们常把荷兰称为“风车之国”,其实它真正的国名叫做“尼德兰”。

“尼德”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之意,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

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只高出北海海平面一米,近四分之一的面积低于海平面,可谓是名符其实的“尼德兰”。

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

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

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

因为地势低洼,荷兰总是面对海潮的侵蚀,生存的本能给了荷兰人以动力,他们筑坝围堤,向海争地,创造了高达九米的抽水风车,营造生息的家园。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

在一段漫长的时期,人们采用原始的方法加工辗磨谷物,最初是手工体力操作,以后是马拉踏车和以水力推动的水车,之后才是借风力运转的风车。

因为荷兰平坦、多风,因而风车很快便得到普及。

而需求的迅速增加,又带动了风车技术的改造。

风车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辗磨谷物,而是发展为加工大麦,把原木锯成桁条和木板,制造纸张,还从各种油料作物如亚麻籽、油菜籽中榨油,还把香料磨碎制成芥末。

尽管用途多多,人们还是更愿意记住从前欧洲流传的这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

的确,如果没有这些高高耸立的抽水风车,荷兰无法从大海中取得近乎国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没有后来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芳香。

要是没有这些抽水风车,恐怕他们脚下的马肯也将被海洋淹没,甚至是阿姆斯特丹的大部分地方也会不保。

据说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比北海平面,还要低上四米,要是任由海水侵蚀,而不采取风车措施,荷兰的国土面积就会大幅缩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