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笑呵呵的接过,吻了吻孩子的额头,从那之后,他就拄着拐杖,开始游走在咸阳各地,小学开办的比较顺利,这里培养出了大秦第一批的启蒙孩童,数量在一万两千人左右。
赵括很多时候都愿意待在这里,听着老师们给孩子上课。
秦王想要搜天下的奇珍异木,给赵括打造一根浑身通红,镶嵌着珠宝,散发着淡淡香味的手杖,可是赵括却没有接受,在他看来,这还不如自己手里的桑木呢!
赵括永远都穿着那身缝补了很多次的衣裳,不是他装清高,只是这衣服是他已故的妻子给他做的,他不舍得换掉....赵括仿佛失去了一切,又好像是得到了一切。随着各地官吏纷纷前来,赵括的府邸再一次变得热闹起来,有很多的老朋友都来拜访他,如董成子。
董成子的年纪也很大了,可是他看起来比赵括要健康的多,他如今出了数本关于法的书籍,虽不如韩非,可也算是法家里响当当的人物,他自成一派,被称为法家的邯郸派,他的弟子们是精致的实用主义者,讲究律法要实用,要随着时代不断改变,他们专门盯着律法的漏洞,然后缝补漏洞。
他们成为了韩非这一派法家弟子们的死敌,毕竟有个学派啥也不敢,整天就找你的毛病,谁也不会开心。只是,韩非很开心,他并不介意,相反,他多次写信答谢董成子,认为他的理论和学派是法家最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当董成子到来的时候,得知消息的韩非子也随即赶来。
董成子先是说起了故赵国各地的情况,三老制和孝悌制结合之后,在赵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减少了赵国百姓的抵触心理,尤其是上次讨伐燕国,很多赵人都得到了爵位,还有很多农民因为积极耕作而得到赏赐,这一切,都让赵人渐渐放下心里的成见,开始无比的期待来年的耕作。
秦国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虽然生活少了些乐趣,可是不会再有人饿死了。
目前比较大的问题,还是货币问题上,先前赵国货币体系崩溃,秦国在推广自己货币的时候,低价回收原先的赵国货币,使得经济动荡,百姓们不信任秦国货币,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惯,甚至还有人偷偷的用赵国货币...而秦国虽然对市场价格有着明确的规定,可是具体施行起来还是遇到很多的麻烦。
在说完了这些后,韩非就忍不住的跟他谈论起了经济法....说起经济,韩非和董成子都有自己的看法,只是,赵括显然有着更先进的看法,赵括思索了许久,忽然开口说道:“经济,其实就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韩非下意识的拿起了纸和笔,董成子低着头来认真请教,赵括说出了经济的概念,随即又开始讲述货币的概念,他说的可能有些太超前,若是换个人来坐在这里,大概是不会明白的,好在坐在他面前的也不是一般人,韩非总是能将赵括的言语变成当代人所能理解的言语,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