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三天,但宋仁建的速度很快。
第二天一早,叶翊辉的微x里就收到了宋仁建发来的几段话,
还有一份pdf格式的文档。
信息里说,他的病情有点反复,
今天嗓子很沙哑,有些疼,就不给他打电话了。
关于那些零件都会用在什么地方,
他已经汇总到了pdf的文档里,看了就会知道。
叶翊辉回复了感谢之意,
让宋仁建照顾好自己,还说如果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联系他。
弄完这些,叶翊辉才点开了pdf看了起来。
这一看之下,脸上表情是一变再变。
等全部看完后,他立刻是找到了曹永浩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对方。
曹永浩一看,也是颇为惊讶。
急忙朝开专案组的会议,把这个最新的消息告诉大家。
因为如果pdf上写的内容属实,那么他们的调查方向可能就有问题了。
因为根据他们的推测,
根据这次包斐忍手术情况,是至少需要三个人的团伙才能做到。
可宋仁建提供的,对于那些零部件的应用场景,和组装成的设备来看,
人数或许并没有那么多,甚至说凶手依旧还只是一个人!
因为那些零部件主要的应用场景,是通过人工智能来控制的很多器械。
比如帮助医生,辅佐手术的机械臂啊等等。
如果程序设计得当,甚至在一些领域上面完全可以取代人工。
但因为技术还不那么完全的成熟,
即便能做到取代人工,但成本方面却要比人工高出太多。
所以并没有开始普及。
但如果凶手不惜金钱的话,的确可以拥有这种东西,
这样本来需要几个人的手术,一个人也可以完全做到。
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那凶手的画像就会因此清晰很多了。
凶手,可能会是一个擅长整容整形,
还精通最先端的医疗器械的组装与应用的人。
而且,在金钱方面,也是不缺的人。
这种人在医学界,肯定是有不俗的地位才对。
否则不管是钱财,还是技术层面都不可能达到。
如此一来,调查的范围就可以大大缩小。
不过,到底犯人是一个人还是多人,这个暂时还不能定性。
宋仁建提供的这些东西,这只能是一个调查的方向。
具体的,还需要深入后取证确认后,才能确定。
所以很多警员原本手头的调查并不能因此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