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网络做不到这些啊,如果神经网络里某个人工神经元出错了,那么那一小片的神经网络都会受影响,不过还有其他的神经网络可以用,所以影响并不会太大,容错率还是很高的。
至于修复受损的人工神经元,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因为根本不可能做到。
如果是人工神经网络最外层的人工神经元出错了,那么可能还可以尝试修复一下。
但是如果是里层的人工神经元出错了,那么就别想着修复了。
不说你找不到是哪里的人工神经元出错了,就算是你真能定位到出错的人工神经元,你要怎么修复?除非你先把最外层的一片神经网络割开,否则你连看到里层受损的人工神经元都做不到,还谈何修复?
而且为了修复一个受损的人工神经元,弄坏了无数个完好的人工神经元,只能说那个人脑子指定是有点毛病。
……
记忆金属非常坚韧,使用寿命也非常长,所以人工神经元的寿命可比人脑神经元长多了。
反正过了一年时间了,王东前面用于测试金属丝寿命的机械臂还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运行着。王东怀疑,只要不是连续不断地使用,金属丝起码能用上几十年。
正是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也是为了减少运算难度和制造难度,王东直接将人工神经元设计成了简单的球形和身上布满金属丝的结构。
模仿人脑,不是完全照搬照抄,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这样就能避免很多没用的东西。比如王东一开始就决定了以后只设计大脑皮层,直接抛弃了脑干小脑那些复杂的结构,这就已经节省了很多功夫了。
人工神经网络和大脑皮层相比较,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吧。就好比连接人工神经网络的金属丝也能充当人工神经元,这一点是人脑神经元比不了的,因为连接人脑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只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并不具备存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功能。
而且信息在轴突和树突上只能单向传递,如果信息在人脑神经元之间双向传递的话,人就会抽风,犯癫痫。这也是人脑神经元和人工神经元相之间相区别的一个方面,人工神经元之间的金属丝,是可以双向传递的,不过这个因素是不是有利的就不知道了。
弄清楚了这些,王东查看起了塑料金的详细资料,这些资料刚刚有人送过来了,只是王东忙于实验,没来得及查看。
资料里面有塑料金的制备过程,物理化学性质,价格,应用等等这些方面的报告。
王东看完资料,也是不得不佩服这个发明团队的脑洞。同时也更佩服他们的能力,因为他们居然把这东西造出来了。
塑料金造价比较便宜,两百一克,当然这个造价便宜也只是相对于王东的记忆金属来说的。如果真的便宜,那就叫塑料铜,而不叫塑料金了。不过塑料金的密度非常小,一千克就有好大一块了,而且膨胀之后体积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