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里面的以太阳系为核心的圆球空间为内圈,然后再在内圈之外设立第二个梯次的空间,将逐渐变大的星域一分为二,分为两个小一点的星域。
等这个一分为二的星域又变得很庞大了,就可以开始设立第三梯次的空间。只要将空间这样层层划分下去,那么岩王他们的管理就会方便很多。
这和神龙国度古代用来进行行政划分的五服是很像的,古代王畿(ji,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和荒服,合称五服。
或许以后可以把太阳系一千光年以内的地盘划分为王畿,此后以五百光年为一区划,划分出五个星域。
不过随着以后的探索,岩王他们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分脑不够用了。
银河系几千亿颗恒星,如果每颗恒星都要一个分脑,那需要几千亿个分脑呢!
就算是岩王已经把制造分脑的权限交给了分脑们,但是制造这么多分脑显然是不合适的。
不过虽然银河系里面的恒星多如恒沙,但是有价值的恒星系应该很少,所以岩王他们主要把精力放在那种有文明的恒星系上就好了,到时候每个分脑管理一大片星域,这样一来,就不用制造那么多分脑了。
现在千头万绪都已经理顺了,接下来就是稳扎稳打,一步步探索完整个银河系了。
至于探索更高纬度的事情,得看岩王他们的研究进度如何了,在没有极大把握的情况下,岩王他们不会乱来。
岩王他们首先到达的是巴纳德星,巴纳德星是一颗质量非常小的红矮星,它最奇特的地方在于,它的自行非常大。
什么是自行,自行就是恒星在天空中发生移动后,相对地面的观测者来说发生的视角变化。
在古代,人们看到天上的星星组成的各式各样的图案似乎永远也不会变,便认为天上的星星是永恒的,是静止不动的,于是便把它们称为恒星。
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恒星同样是在运动的,只不过恒星的运动尺度表现得很非常非常微小,许多天文学家都曾经测量过恒星在天上的运动,但是在他们的有生之年,都没有发现恒星在天上有过任何的移动,所以恒星的自行是在近百年才发现的现象。
不过虽然恒星的自行很微小,但是经过几万年、几十万年之后,天上恒星的位置也是会发生明显变化的。
比如巴纳德星每年自行运动约角秒,相当于每秒走了90公里。
以此速率计算的话,大约公元11800年的时候,它将运行到距离太阳光年处,进而成为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取代比邻星(距太阳4.3光年)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系的称号。
再来举一个恒星自行的例子,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北斗七星每颗星自行的大小,大致推测出,经过5万年以后,我们熟悉的勺子状的北斗七星,将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