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的位置,能够捞起的最大星辰,是那一颗。
尧言的目光在左前方远处的水面上掠过。
但是......
这颗星辰给他的亲近感不够高,虽然捞出着一颗星辰的倒影,应该浪费得最少,但是他还是不倾向于这一颗。
非要说的话,他更加中意的是这十年时间,熟悉无比的一个能力。
那能够窥视整个世界的任何角落,却不会被人发现的能力。
尧言的目光,转向了右侧,在接近他右后方的位置,那一颗星辰,如果捞起这颗星辰,浪费会是最多的,但是,这颗星辰,给他的亲近感最高。
此时的尧言,有些危难。
他现在遵循的行动准则核心,是“性价比”没错。
但是,这个性价比的标准权重呢?
总是说性价比性价比,但是,性价比要比什么?
哪些标准作为性价比的评判标准?
哪一条标准重要?哪一条标准占比多少,总体结构性占比多少?
人类,不,即使是到了现在,他对于这些标准,对于权重的分配,都是模糊的。
用自己的“性价比”价值观,去评判别人的价值观,别人觉得不重要的东西,另一个人却是很重视,然而双方都不知道这点,结果就是觉得别人三观有问题,脑子有问题。
尧言并不觉得人和人有过完全理解对方的时候,也不觉得会有这个时候的到来。
他的视线,在两颗星辰间来回。
亲近感,是与自己能力的贴切程度。
星辰的大小,是能力的等级强度,像大盛世界那种流言生妖,能够影响外界方方面面的能力,在他这里,只能够对自己起作用,而且能够带来的力量有限,消耗也大。
捞取星辰的高度,则是自己有的资源。
他并不在意余数的问题,他在意的是大小和亲近感,权重应该怎么分配?
一九?三七?五五?七三?九一?
然而,说是这么说,他能够做到准确地给每个价值标准分配权重吗?
自己能够做到吗?
亲近感,就是关乎着的是自己未来发展的能力的契合度,契合度不够,会有危险,会让自己发展路途受阻,这件事尧言也很清楚。
但如果星辰太小,能够的使用范围就会变得很狭隘,导致只能在某些方面起作用。
如果是要求限制还好,“谣言”的能力能够帮助他破开限制使用,不用像那个污染体一样,必须要有镜面,有自身之外的第三个人,观察到镜内景象才能生效。
只是,能够破开要求限制,但是生效的范围就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了。
而两颗星辰给他的亲近感虽然有差别,但是这个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