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块0.5立方的核心能量块就可以带动100多吨的机甲高速飞行十几个小时,如果是战斗的话也能使用两个小时左右。
由于不用携带太多燃料和助推器,这种小型太空舰艇的净重可以下降到两千吨左右,就算加上满载的载重也就三四千吨。
想要带动这么大的舰艇持续飞行十几个小时最起码的四五十块,仅仅只相当于25个立方而已,相当于占据2*2.5*5的位置。
对于舰艇来说,九牛一毛。
就算在加上携带的压缩空气,也还能搭载更多的东西。
而且,这种舰艇到了外太空也可以用高功率太阳能电板来充电。
按照舰艇上面配置的电板数量,仅仅需要不到二十个小时就能充满。
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动力方式还用真空轨道,在起飞的时候获得一个加速度,这样才能快速突破第一宇宙速度,不然光是靠自身的推进器,根本不太可能。
当小型太空舰艇从真空管道发射出来之后速度还是很快,不过相对第一种来说小了很多。
虽然一样是从真空轨道中发射出去,但是发射的速度要慢得多,主要还是获得一部分加速度而已。
这样,宇航员就可以用另外一种相对抗压效果差一点的抗压福来保持发射过程中的清醒,从而可以及时面对突然发生的意外。
当然,飞船的骨架和外壳一样需要加强。
总体来说两种小型舰艇各有各的缺点,各有各的优点。
第一种的缺点主要是,运载能力相对较小,需要携带的燃料太多,还要有助推器,发射的时候乘客不能保持清醒。
优点就是造价便宜,杨宇估计两三百亿就可以造出来。
第二种的话主要的优点就是,运载能力大,不用助推器、不用燃料、仅仅需要携带一部分压缩空气。
不过,这些压缩空气也仅仅是用来上升和下降时候使用,在太空完全用不着,所以也不用携带太多。
缺点的话就算贵,非常的贵,相当于第一种的两倍多将近三倍,杨宇估计大概要八百亿左右。
要知道,目前零重力虽然已经扩大到了各行各业,产值翻了好几倍,但是每年的利润除去公司运营和发展以外,也就剩3千亿rmb左右而已。
按照第二种的造价,最多可以造够造这么几艘而已。
杨宇之所以选择制造第二种的原因主要是性能真的很好,相对第一种来说优势更多。
而且他目前也仅仅只打算造一艘而已,剩下的钱,完全可以存着给第四阶段计划使用。
接下来就是第四阶段。
这个阶段的计划则是建造高轨道巨型卫星空间站。
这个空间站完全可以说是集卫星、星港、旋转重力、堡垒于一提的巨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