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适应能力和成本来计算,我认为舟通公司更能够保证安全。资料已经发到您的手机上。”
完成通话,我静静的躺在宽阔的大床上。我现在住在一栋六层的楼房里,庭院三三两两的行人就像唾手可及的玩偶。在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旅行后,我半分庆幸半分自怜。我是如此的渺小,在这苍茫天地间如同沙海中的一粒黄沙,孤独无声的存在着。我又是如此的幸运,几十万吨的钢铁巨城,他的运转就掌握在我这双小小的手中。
没过多久,丁总回复了。
“虽然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我相信他们仍然会选择乌川公司。”
“为什么?”
“因为历史的惯性。”丁总用不用质疑的语气,缓缓的在电话那头吐出这几个字。
是的,历史!在中国原油过驳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事故,每一次事故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30万吨原油一旦泄露,足够把整个中国南方海岸线变成一口巨大的石油火锅。唯有经验最丰富的团队,才能将可能性降到最低。即便真的发生了什么,决策者也是尽了全力的嘛。
我摇摇头,历来如此便就是对的吗?
乌川确实做得很大,但是过于傲慢,每一个过程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包括拖轮和靠球设备。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也许他们可以应对,但钦江gk区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过驳操作,引水员没有经验,船长也没有经验,这种傲慢和没有经验的新手结合在一起,出事的概率就增加了。
舟通不然,他们常年从事复杂多变的业务,每一次都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调节作业方案,他们见过了太多的复杂事态,对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心理准备。这样,不仅成本会降低,而且安全系数也会提高。
丁总听完我的解释,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知道一件事情是对的,这很难。承认一件事情是对的,更难。
“那,我怎么说服他们呢?乌川的技术骨干在超级油轮过驳上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呀。”丁总动摇了。
我微微一笑,如果是以前,我一定焦头烂额不得其解。但是现在,这对我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挖过来!这样的人才乌川一个月只给8000,我们同舟通签用工合同,加薪挖过来!”
丁总被我的提议吓了一大跳,随即大笑起来。
“小郭,关于乌川,其实我也打听过,那是外企合资,员工文化做得是出名的。我们怎么可能轻易就挖走技术骨干呢?”
“丁总,员工为企业贡献的是劳动价值,而企业能给员工什么呢?无非是该给的工资要给。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无论文化做得多么灿烂,口号喊得多么响亮,都不过是欺骗。就凭这一点,我肯定乌川的技术骨干不会有忠诚度!”
“你确定吗?”
“丁总,其实钦江的房子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