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推波助澜的媒体

作者:炼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感觉一样。"

"武万全本来可以老老实实的呆在那个天高皇帝远的矿上,可是有人告诉他,应该跪着挖煤,站着做人,他就决定选择投案自首。因为他心里很明白,走出山就是死路一条,然而这个男人却相信自己所作所为是光明正大,也是问心无愧的。"蒋红卫的话里有了些激动:"也许根据现行的法律会判.处武万全以极刑,因为他的确是杀了人,犯了罪,可是我们煤矿的所有人都认为,总得看看前因后果吧?总得看看当时的情况吧?总得看看社.会影响吧?总得看看判决效果吧?总得看看人心向背吧?"

蒋红卫的这几个排比句连电台的记者也认为很有深度和力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峡州的中心城区在最近几年时间里已经膨.胀了好几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私.人小车的逐渐大众化,广播电台的听众除了那些呆在家里闲着无事的老妇人、在江边和街头散步的老人,除了那些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的士司机,还有那些开着车上下班的年轻人、一天到晚忙于应酬的商人、为了升迁没完没了的gan部和无所事事的公务员。

电台把那个采访放在本市新闻后面的《有话要说》的栏目里进行了报道,还开通了电话、微博和短信互动,结果不到十分钟,播音员的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密密麻麻的与其相关的微博,几部电话更是几乎被打爆。已经被各方面忽略很久的广播电台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连台长也跑来参加接电话。经过紧急协调,电台索xing把后面的一些原定的广播节目统统取消,将这个《有话好好说》办成了一档连续持续了整整一上午的互动节目。所有的广播人累得够呛,可是都显得眉飞se舞,因为通.过这样一次采访,他们突然意识到只要抓.住百姓热点,敢于与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广播就可以大有作为。

如果说两份报纸的针锋相对是一种内讧,引起了不少市民对那件案子的关心;电视台的采访就成了一团燃烧的火,使得很多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即将开始的武万全这个案件的审理上;广播电台就是火上浇油,用南正资源的两个领.导的表态开始了为武万全进行辩护的一种旗帜鲜明、表明立场的新的尝试。

各家网站当然看见了这其中的重要xing和关注度,自然就不失时机的在网站的论坛上发起了关于人.权与人xing的讨论,关于道.德与暴力的辩论,关于理xing与感xing的争论,关于生与死、罪与罚之间的表态。就使得武万全的相关消息传播的越来越远。更有甚者,一家省内最大的网站居然就武万全的行动与否合理合法进行了意见征集,一个小时以后就形成了旗帜鲜明、立场各异的两派对垒,不到二十四小时,就有了数万的跟帖和数十万的点击。

敏.感的港台记者很快就注意到这样的一种舆论与现象,就在报刊、电视和网站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详细解读,还派出记者进行了跟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