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雨缝里穿行

作者:炼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不是练习,而是郑河的人都知道我有这种本事,就经常在下雨的时候指派我到街对面的店铺买东西,或者借东西。没有人感到那是一门高深的轻功,就知道我是郑河人,是他们中间的一个nen伢子。和马君如的五叔,那个赫赫有名的马fa师说的一样:”nen伢子会从雨缝里穿行!”

郑河的那些木建筑大小不一、高低不一、新旧也不一。不过全都是用宽窄不等、厚薄各异的木板当墙壁、结实而笔直的杉木当房柱,或朴实或精致的石墩当基础建成的木屋。这条小街的木屋有大有小、木屋的主人也有贫有福,不过在建房的时候,各家各户都自觉自愿、也很慷慨的把屋前的滴水檐伸出很远,这样即使是下雨落雪,沿着长长的屋檐一直走遍半条街,身上也没有一滴水迹,就和广东的一些老式店铺一样。

这个小村是个缺乏投资、没有得到开发的地方。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和飞速延长的铁路线以及及时高效、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吸引了绝大部分的客货运输,可是铁路线与郑河无缘,在郑河就是公路也不过就是一条沿着江边一直延伸的村级公路。所以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这里似乎被停滞不前,水路运输也感受不到其他运输方式对它形成的咄咄逼人的态势。

沅江里每天上午和下午依然有武陵、桃.花.源开过来的四趟班轮,那些山里人和江边的人依然把乘船当作自己主要的出行方式。还是有那些装得满满的拖轮在风景如画的沅江上来来往往,还是有那些小渔舟和机动船在悠闲的穿梭,郑河的码头的沙滩上依然还有堆积如山的木材、楠竹和砂石急待运出。

这条青石板路两边几乎全是店铺,而且基本上都是属于个体经营的那种前店后家的形式。从ri用百货、土产ri杂、铁匠铺、缝纫店到医疗所、豆腐坊、餐馆旅社,从车木点、竹器厂、电器维修、到麻.将馆、录像厅、榨房和酒厂,甚至还有算命看相的、红白喜事的、开发廊做那种皮rou生意的,就汇成了一个很热闹的地方,加上这里素来就是商品集散之地,人来人往也很多,就有人把郑河称为小桃源。

其实除了赶场的时候这里会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平时这条郑河的小街还是显得很清闲的。到了农忙的时候,大多数的店铺都会上好门板、暂时歇业;就是在生意清淡的时候,也会有铁匠上山采茶、木匠也会下河捕鱼,rou店的老.板也会临时变成吹打手,缝纫店的裁缝也会变成菜地里的农民……在郑河,一个男人会多种技能很正常,所以我最.后成了样样都会、什么都行的万金油也很正常,街坊邻居隔三岔五的喊我帮忙也很正常。

不过最令人留恋和感动的还是郑河人的耿直xing格、好客态度、博大xiong怀、乐观观点、豪爽脾气和侠义精神;还是郑河人那种坚持不懈、延绵下来、没有变味、也不功利的历史传承;还是郑河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态度;还是郑河人那种张弛有度、乐观向上、乐交朋友、热心快肠的生活态度,就连被说成是神仙的杨大爹(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