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到处探亲访友,zui后醉酒落水而死,也算是轰轰烈烈的一身了。
可是杜甫则不然,一开始就整ri找人写推荐信,到手的不过就是一个朝九晚五的小职员而已,有时还不得不临时加班,给首.长写稿件,就有了满腹经纶无人赏识的怨言。又想剑走边锋,不料大祸临头,被流放夜郎。带着一大家子人颠沛流离,又加上囊中羞.涩,zui后居然沦落到自己开荒种地的窘地,所以自己的无奈和悲愤的情绪就流露在自己的大量的诗作中。
”诗写得倒是不错,只是牢sao满怀、怨声载道,就算不得是什么诗圣了。”这话是唐老.师说的:”我倒想起了毛.泽.东的那句'牢sao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那就是一代伟.人与一个批判现实主.义诗人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异。”
我就喜欢听这种生动活泼、有理有据的实话实说。
可是,在大学里,文学院的没落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唐老.师这位学术渊博、满腹珠玑的大学女教授就常常在无人的时候会像那个忧国忧民的屈原似的为汉语言和中.国文学的现状而扼腕长叹,就常常自嘲自己是生不逢时。虽然华师的文学院依然报名踊跃、人才济济,还是会有不少的学.生会认真的上课、做笔记,写出的文.章也不错,可是唐老.师心里明白,那些人其中的一部分是奔着首.长秘.书的职位而去的,还有些人是奔着国.家机.关gan部而去的,更多的人则是奔着等同公务员的教师编制而去的。
”没有天赋就不可能对那些年代久远的文学宝库有进行深.入了解的兴趣,就和为了生儿育女而产生的婚姻一样。”这是唐老.师的观点:”那些经过大浪淘沙而留存至今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只有遇上了知音才会发出伟大而炫目的光芒,否则的话,在一般人的眼里,那不过就是一些浓缩了的诗歌和一些不适时宜的流行歌曲而已!”
”听见没有?”刘文博就在唐老.师的感慨之间对我说:”是不是有些杞人无事忧天倾的感觉?是不是应该gan脆让你师.娘辞去职务,飞到美.国去陪她的宝贝女儿读书去?”
其实我早就知.道刘教授夫妇有一个女儿,因为不满国内的应试教育,也想让自己的女儿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从小就被送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去求学。除了利.用学.校寒暑假的机会到美.国看望那个接受美式教育的女儿,两夫.妻与自己的那个女儿总是聚少离多,所以才会对我的出现如获至宝,才会把我这个宝通寺的小沙陀当作gan儿子,在知.道我并没不是出家人以后,更有些想让我将来当他们女婿的设想。想想那个英俊的申城航运董事长的钟子然也有这样的设想,就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了。
唐老.师对自己丈夫的建议有些不高兴:”我就是喜欢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yu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