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办法交出合适的马匹,那么百姓就需要按照朝廷规定的标准进行全额的赔偿,一匹战马高达数十两,远超于百姓的收入水平,真真是比人命都贵重了。
刚开始是没有办法,疆域如此辽阔,没有足够的骑兵部队怎么镇压蒙古镇压辽东镇压西南?此策虽不近乎人情,但在当时确实有必要的。
两盏茶后步履匆匆的太仆寺少卿及户部兵部尚书领着一众下属就赶到了谨身殿,见过礼后朱标没急着问话,只是让刘瑾将张帆等人的奏陈交给他们轮番过目。
等他们气息平缓了才开口道:“牧场改耕地,这户部应该是有数的,现如今马政必然是得调整了,太仆寺可统计了我大明现如今有多少战马?”
谷涁
太仆寺少卿躬身应道:“回禀殿下,我大明边镇军马大概近四十万匹,京营驻军大概有十八万匹,驿马五万匹,民间畜养未成年马匹二十万余匹。”
现在能用的就有六十万匹,若是再把尚未长成的马匹算上,那就追上甚至超越唐朝顶峰时期的战马数量了。
能有这个数量,除了官民畜养的之外,基本都是强抢强征过来的了,如高丽,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盛产马匹,元朝时更是为十四大牧场之一,更有大宛马等众多的名贵品种。
自立国以来,老朱同志隔三差五就向周围藩国征要马匹,每次少则千余多则上万,北伐一役更是从蒙古赶回多少种马,明夏归顺后一口气献出了十万余战马,朱标还通过各种贸易手段从高丽辽东弄回来了众多上乘的种马马驹。
战马是消耗品是国家战斗力的保障,为何宋朝势弱,就是因为他们足够的战马没有属于自身的产马地,巅峰时期战马也不过二十万余匹。
而他西边的西夏国,直接占据了重要的西北产马地,北边的辽国金国,占据着塞北产马地和关东产马地,就连南边的大理都占据着西南产马地的一部分,骑兵对步兵的碾压了导致了宋朝只能依据城墙相守。
“边军战马可还足够供用?”
兵部尚书回答道:“若无战事自然是够用了,战马平日的损耗甚小,只是一旦战起就会消耗的很快。”
太仆寺少卿也接话道:“目前官府督营的牧场每年都能持续供应一些战马,只是必须保障草场不会在缩减了。”
朱标微微点头,马政搞到这个程序,是得缓一缓了,按照他的规划,将来这几年用兵的地方也就是云南及辽东了,而且注定不会是太大的战役,太仆寺官营的牧场就足够供应折损的马匹。
如果继续督促压迫百姓在日渐难寻牧场草料的条件下养马,无疑是逼他们造反,更何况朱标如何不清楚,相比这些困难,太仆寺那些黑心的下层官吏才是最大的祸害。
百姓养成的马匹交还给朝廷,自然是需要经过验收的,这一过程自然是需要下层官吏负责,给了孝敬自然也就算过了,说不好你就得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