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矿

作者:远征士兵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蒙古高原。

而靠近河套也就是中原的一面十恰好陡峭,一千多米的海拔直降到河套平原,就像被一刀切断似的形成无数悬崖。

在这样的地形上,北面几乎无法立人,秦军也无法跨越。

但若秦军要自“狼口”进入蒙古高原,就要一路穿过由阴山、阳山形成的山谷。

两侧平缓的山坡就为匈奴包围、夹击秦军提供了绝佳的地理优势。

但冒顿摇了摇头,说道:

“你以为有强弩、三弓床弩,以及‘震天雷’的秦军会因为狼口而不敢北上?”

冒顿这话说的也对。

虽说匈奴在高处弓箭可以射得更远,但秦军却大量装备强弩?且这强弩的射程几乎是匈奴弓箭的两倍。

这么一来?匈奴就算占有地利,但依旧是匈奴能打到秦军?秦军也能打到匈奴。

再加上秦军还有三弓床弩可以发射“霹雳火球”……这狼口还真挡不住秦军。

稽粥不由奇道:

“单于?那秦军为什么不过狼口北上?”

冒顿若有所思的回答:

“是因为我们的速度。”

“因为我们可以随时撤走。”

“因为我们可以到任何一个他们找不到也追不到的地方。”

“然后再突然集中兵力袭击他们的薄弱处!”

应该说冒顿单于分析得很对。

骑兵在草原就有这好处,这里注定是骑兵的天下。

骑兵在这里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如此空旷的草原想要逃到一个地方很容易,只要有水有草可以喂马就可以了。

如果匈奴缺食物?就算喝马奶也可以凑和几天。

但是?想在这么大的草原找到一支部队那就无异于大海捞针。

于是从一开始,匈奴和秦军在战术难度上就严重失衡……前者逃,后者找。

逃可以随便逃,找却累死也找不到。

而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匈奴?却可以派出游骑侦察判断秦军的补给线?然后绕到其后方集中兵力进攻。

在草原上,这种战术几乎可以说是无解。

稽粥不解的问:

“既然如此,那单于又为什么担忧呢?”

冒顿单于走了几步望向帐蓬外的火药作坊和远处的矿洞,说道:

“如果我们要保存这些矿生产火药的话,就不再有这些战术优势了!”

稽粥这才“哦”了一声恍然大悟。

骑兵可以走?帐蓬可以拆,但矿洞和火药作坊却无法带走。

顶多?匈奴就是带走一些制好的成品“震天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