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赵某铭感五内。”
不管怎么说,祖逍的一念之仁确实救了他的命,无论如何他都应该感恩。
“路见不平,举手之劳而已,赵先生不必挂怀。”
祖逍绝不是个强人所难的,何况目前看来,赵三到底值不值得他招揽,还难以断定。
见祖逍完全不问自己的来历,一副气定神闲的架势,这让赵三很有些意外,少年人即使聪明睿智,但却很难有这份定性。
面前这个少年绝不简单,是个能成大事的人,能够带着一帮手下,横穿后赵境内无人之境,就已经证明了他的才智手段。
“赵某无以为家,想追随少郎君左右,不知能否收留某这个来历不明之人?”
这试探也真够明显的,祖逍微微一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乱世之中,各有各的苦衷。
先生既然不愿透露,在下也绝无强求之意,只是某也得对属下的安危负责,还请先生见谅。”
从始至终,他祖逍都绝不做假仁假义之辈,就像他对司马瑕一样,即便隐瞒了身份,但也有言在先,并不是刻意欺骗。
“好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当真道尽了国破家亡之人的心境。”
即使被人拳打脚踢,命悬一线之时,也没有流半滴眼泪的赵三,此时却红了眼眶。
这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千古名句,因其独特的感染力,在后世甚至成为了常用口语。
祖逍一时顺口将之说了出来,却忘了现在还在两晋时期,于无意中做了个文抄公。
“少郎君,说来惭愧,先父乃是忠穆公,某如今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有负于先父威名。”
“忠穆公?”
这个名字简直就是如雷贯耳,让一向淡定的祖逍也忍不住惊讶。
忠穆公何许人也?
晋惠帝在历史上声名狼藉,但却有一件故事,一直为人所称道,那就是“嵇侍中血”。
嵇侍中名嵇绍,是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之意,嵇康之子,其才华与品德都出类拔萃。
当日嵇康因为与司马家政见不同,誓死不与其共谋,而到了其子嵇绍之时,情况早已发生了逆转。
嵇氏家族全面效力于西晋朝廷,嵇绍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才华横溢不畏权贵,虽然几度幻海沉浮,依然得到了晋惠帝的重用。
永兴元年(304年)时,挟制皇帝的司马乂被俘,嵇绍重任侍中,公王以下的官员都到邺城向司马颖谢罪,嵇绍等人均被罢官,免为平民。
不久,朝廷北征,重征嵇绍为侍中,恢复了他的爵位。
嵇绍因天子流亡在外,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朝廷的军队在荡阴战败,晋惠帝脸部受伤,身中三箭。
可笑文武百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