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腌笃鲜

作者:烈日焱焱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比如上海本帮菜有几个比较出名的。响油鳝糊,九转大肠,毛氏红烧肉。

那一个个真是甜到发腻。

好在,还有一个味道会显清淡。汤头浓郁的腌笃鲜。

不过这道腌笃鲜起初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美食,而是来自安徽。

而且这道腌笃鲜还和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晚清重臣左宗棠有密切关系。

据说,胡雪岩一生嗜火腿成性,家中一年要吃掉上百条火腿。

一次,左宗棠来杭州胡家造访,胡雪岩为了招待他,将其家乡——安徽绩溪的一道“腊肉炖春笋”作了改良。

将原来用的腊肉改用火腿,加上从绩溪老家运来的白壳苗(春笋)切成条,放入锅中用旺火炖。

一个时辰后,锅中发出诱人的香味,直吃得左宗棠连连称赞。

不久,左宗棠到了上海,此菜便被他带到了上海。

有次,左宗棠在上海宴请瑞徵(满清王朝最后一任的湖广总督)特意叫厨房做了这道菜,席间有人问他此为何菜?

满口湖南乡音的左宗棠顺口起名“腌炖鲜”,意思就是腌肉炖鲜肉。

哪知席中众人大都是江浙一带人,都听走了耳,将“炖”字误听为“笃”字。

瑞徵也将此菜为私房菜,每年春季用此菜招待宾客。

满清王朝被推翻以后,厨房各色人等便做鸟兽散。从此,“腌笃鲜”便成为上海坊间名菜,并成了沪上特有的春季美食习俗。

然而,还有一个巧合就是,在上海话中。“笃”字也正是“炖”字的意思。

我在上海待了整整四年。

后期十分喜欢吃上海本帮菜。甚至就连普通的早餐,也最喜欢吃南方的梅菜扣肉包,以及荠菜肉生煎和蟹黄汤包。

至于南方的酸菜鱼,更是让我流连忘返。

南方的酸菜与北方不同。南方的酸菜原材料是雪菜,也叫做老坛酸菜。

而北方的酸菜则是用白菜腌制。用来包饺子,炖肉特别下饭。

话说回来,我在上海待了这么久。却也只学会了做也一道上海菜。

这都上海菜便是——腌笃鲜。

其实,不过是因为腌笃鲜的做法实在简单。

只要将咸肉,五花肉,春笋和豆结这是四种食材放在一处。在砂锅里用小火慢炖,其余什么调料都不用放。

因为咸肉里自带的咸味儿,就足够给这道汤品增加最大的滋味。

我按照自己上大学时的做法,先把咸肉和五花肉切成块儿,然后在锅中焯水。

再将铁锅中倒入少许油,将葱花和姜片放在油中爆香。

然后便是把咸肉和五花肉放在锅中,加上半锅热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