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了一支宣传商队。这商队有十五人,负责的是柴家庄周边数十个村的宣传工作。
公孙胜一来那就是负责人,三军师,都知道这不过柴林安排锻炼的。
一行人每天的任务就是拿着红薯、土豆、玉米这三种作物,附近村庄进行试吃,邀请观看等等。
任务相对简单,周边每个村都有种这几种新作物的,许多地少的自耕农对新作为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更多的是在等村里第一年的种植户收获了再决定来年是否要种植。
这附近其实都用不到商队去推广,有个三四年也就传播开来。不过柴林对粮草要求确保安全,所以必须加紧推广,等明年种植量大了,粮食也有保障了。
公孙胜那翻江倒海的本领,做这个太小意思了。
几天下来就把几种作物高产丰产稳产的特点就宣传出去了,顺带连怎会烹调都宣传了。就比如土豆,做菜能用来炒菜、能炖肉、能煮了吃。
柴林要检验训练成果。六千人的火铳队,这是柴林的撒手锏,也是中坚力量。
火炮营虽然强悍无比,但是碍于机动性,比不过火铳手灵活。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牛皋何在。”柴林问。
“末将在。”小将牛皋出列。
“我安排你训练的五百轻骑兵如何了?”柴林问。
“已经可以从马上开火铳了,只是精准度不行,不过打仗绝对不含糊。”牛皋说。
“亲兵营的轻骑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肩负着先锋、侦察、战场遮蔽等许多任务,还得加强训练马虎不得。”柴林说。
接下来几天,柴林一直在亲兵营,吃住和士兵们在一起,了解亲兵们的思想活动,生活需求。
沧州府衙,秦师爷脸上乐开花了,拿着几根玉米棒进了苏知府的书房。
苏灿正在那画画呢,上行下效,当今官家道君皇帝就喜欢画画。
秦师爷说:“大人,后花园的玉米大丰收,亩得净米九百斤,差不多两倍小麦产量。咱们赶紧报上去吧,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苏灿说:“如果仅仅是把一种新作物上报给管家,你说那褶子会不会看?”
秦师爷摇摇头:“估计是扔一边了,没人看。”
“这就对了,看我画的这副玉米锦鸡图如?”苏灿问。
秦师爷一看,说:“大人这画神形兼备,锦鸡栩栩如生,玉米亭亭玉立。”
“通过画,本官把这玉米报给圣上,将来推广了我也是大功一件。”苏灿高兴的说。
在北方,产量最高的小麦、高粱、谷子,三种主要作物亩产不过三百多斤,精细管理四百斤顶天了。现在好了,玉米横空出世了,一般也有八百斤的产量,这不是一星半点的增产,而是翻倍的增产,意味着原来的一亩地,变成了两亩地。而且玉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