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缭乱。
“效果非常好,当然义体眼球不可能达到肉眼的水平,但起码能让失明的人看到这个光明的世界。
其实说到底,我们还是不如造物主,能够设计出人体这样完美的杰作。
光是那10层薄薄的视网膜,就不是现在的技术所能做到的。”
自然,赵玄通过系统所得到的义眼设备虽然效果与性能非常优异,但和人眼相比还是存在明显不足的地方。
越了解人体,越会发现人体就像一台完美的生物机器,但在人类还未掌握如此优异的生物学技术前,机械替代品是唯一的选择。
“能达到设计标准就已经领先于全世界了,你们也不要妄自菲薄,怎么,还有人体实验吗?”
赵玄走进实验室内部之后才发现,在投影画面中显示的是准备好的一名失明患者,看样子是实时在线的状态。
“没错,保护伞科技公司的医疗中心已经找到参与实验的,人体实验马上就展开。”
赵玄在实验室这边看的是具体成型的设备,而在视频另一端的医院里,正同步在线做人体实验。
“患者女,先天性双目失明,今年32岁,双眼眼球已萎缩,日前完成眼球摘除术以及视神经连接术。
眼眶所有手术全部完成,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健康风险存在。
赵董,你看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可以开始了?”
“开始吧,你们做你们的,按步骤来。”
义眼的设计相当于从新用机械按人眼结构再造了一个眼球,并通过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办法,使得视神经接受到义眼所发出的电信号。
视神经所传递的电信号一路传递至大脑的视觉中枢,再由大脑进行大脑信息汇总、整合,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远近,由大脑做出判断。
其实义眼就是一个高分辨率的微型摄像头,当然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但就是这一过程难住了全球上千家实验室。
“我们设计的义眼可以通过内置芯片,完成对所观察物体的识别,转换信号的过程。
只是现在义眼还存在续航的问题,需要每隔24x3小时进行一次充电的过程。”
眼睛的大小决定了在义眼内安装电池的大小,只能使用纽扣一样尺寸的电池,哪怕是锂金属空气电池,这个大小也很难储存多大的能量。
“希望患者能满意吧,也就是充电得勤快点,但和能够看到光明比起来,这真不算什么。”
就像氧气一般,之前去过高原体会过缺氧状态的赵玄才明白,有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物,往往最离不开它。
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如此,每天睁开眼便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
但对于失明的人来说,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