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喂,这不是说教,是告诫。”麦克尼尔认真地说道,“我不太清楚你的年龄,反正我已经三十岁了——我在这里的一个同事说,当前最流行的人生信条是,三十岁之前没有发财,这辈子就完蛋了,因为大多数人其实根本没有在后半生中致富的本事。你肯定比我年轻,而你该做的是找个工作,不是跟在我后面当无业游民,无业游民是没有前途的。这里有很多机会,企业需要我们这些没有合法身份的难民帮他们干活。”
他吸了吸鼻子,停顿了一阵,继续说道:
“……要是你认为自己精力过剩,就去军队。”
多年以来,麦克尼尔抗拒着平静的生活,他认为那种生活会麻痹他的神经,让他失去在战争中生存的能力。现在,他依旧保持着这种心态,因为李林的一切行动都预示着战争迟早会爆发。但是,假如有那么一天,他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后能够在迎接第二次审判之前保持着一段相对和平的生活,他会认真而充实地度过那段人生吗?麦克尼尔的目光瞄准了那些脸上带着笑容的顾客们,其中不乏终生能够生活在和平中的幸运儿。平静而枯燥的生活,那是他不敢想象的梦魇,还是连对其的奢求都只是幻想的梦境?
“所罗门先生?”见到麦克尼尔的状况不对劲,米拉有些担心地问道。
“你别介意,我骗你的——其实我没有父母。”他叹了口气,“好了,我得回去工作,你别乱跑,这附近说不定有专门拐卖小孩子的人贩子。”
又是平静的一天,麦克尼尔发觉自己也许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每天他都会查阅舒勒发送的情报,其中大部分是和他目前的处境毫无关联的垃圾信息。在得知麦克尼尔当了一名厨师后,埃贡·舒勒得意忘形地给麦克尼尔送来了记录着韩国料理内容的压缩包,看样子他希望麦克尼尔认真地履行作为厨师的职责。
玩忽职守的新厨师迅速地返回了岗位,惊喜地发现没有人察觉他的开小差行为。心虚的麦克尼尔跟着另一名厨师来到餐厅一楼,那里只有少量客人还留在餐桌旁用餐。一个看起来年纪和米拉相当的女学生穿着校服坐在西北方向的角落里,在另一侧的对应位置则是一名身穿浅黄色西服、戴着眼镜的青年男子和一名体型壮硕的食客把酒言欢。
沉重的夜幕变得更加黑暗,到夜店去当保安的伯顿于十几分钟前告诉麦克尼尔,他卷入了一场斗殴,今天大概是不会回去了。麦克尼尔坐在其中一张餐桌附近看着新闻,只要今天的工作时间结束,他就立刻换好衣服并冲出大门,谁也别想把他叫回去。这不是渎职,既然合同上没有规定额外的工作时段,他就没有理由拿自己的时间去讨好和他并非亲朋好友的老板。在工作变得暂时轻松的十几分钟里,他考虑着舒勒原本计划推出的产品是否可以另辟蹊径。
舒勒的新发明也许有别的用途,只要他们入侵了对应的数据库,再凭借电子脑中的识别程序,通过面部特征和国际互联网上获取的个人信息,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