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3-EP1釜山行14

作者:最后的河川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很难想象这个东躲西藏的杀人犯会光顾夜店……】

【如果这是个假消息,我们最多浪费一整个晚上而已。】

某一现象得不到遏制,想必是这么做有利可图,这一规律对那种以虐待人类为乐的视频而言也是适用的。愿意观看那些视频甚至出资支持以姜顺德为代表的犯罪嫌疑人和策划犯罪的幕后集团继续作案的【普通市民】恐怕才是真正的凶手,这些人心中的恶意远远超出了麦克尼尔的想象。只要这些观众中有人愿意积极地举报,即便是对难民的死活不管不顾的警察也不可能坐视不管。然而,既然他们本就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阴暗面才选择观看这种视频,又怎么可能出于本就不存在的正义感而自行消灭又一个兴趣呢?每个人都不想在别人身上浪费时间,那么他们也无法要求别人浪费宝贵的时间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那个杀人犯不一定会在这附近活动。”

“我更好奇他用什么方式掩盖自己的真实相貌。”麦克尼尔注视着不远处的巡警推开拥挤的人群并将躺在地上嚎叫着的两名难民拖走,“釜山的警察不停地发布公告,只有从来不看新闻的人才认不出他。”

“但是,不刻意地关注新闻的市民也不会在遇到罪犯本人时能够立即想起通缉令上的照片。”

“有道理。”麦克尼尔搓着双手,他等不及要把姜顺德痛打一顿了,“市民应该更积极一些,昨天那个反对在难民身上滥用暴力的抗议活动就很不错。”说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同姜顺德有关的故事,“基利安女士,你找到和犯罪嫌疑人有关的线索了吗?”

“犯罪嫌疑人在变成杀人狂魔之前已经失业了。”

这个描述没法让麦克尼尔产生更多的兴趣,他听惯了这样的故事:在各方面都十分失败的【标准的失败人士模板】最终丧失了一切信心并自暴自弃,最终堕落成了令人憎恶的怪物。gdi的媒体热衷于描述这样的敌人,否则他们就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正常人变成了魔鬼,而将发生的一切归结于当事人自身的精神问题似乎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追问。失业、单身或是离婚、酗酒或是吸毒,这些都能够协助媒体塑造出一个更加完美的万恶之源。

“失业啊……”尽管如此,麦克尼尔不想批评米拉,“那个任队长说,韩国的李璟惠总统把经济弄得很糟,别说从朝鲜来的流亡者了,我们这些难民能找到工作也是因为我们可以更廉价地代替韩国人……”

“不,姜顺德的失业并非因为直接转嫁到他身上的经济压力。”米拉从外表看起来不会超过20岁,声音倒是很沉稳,这部分地抵消了麦克尼尔的不信任,“从他曾经工作的那家公司中搜索到的部分资料,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个结论:姜顺德在不该插手的问题上擅作主张,从而被开除了。”

这是麦克尼尔能应用的全部资源:舒勒掌控的内部情报,米拉的黑客能力,伯顿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