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诚地讲,舒勒不喜欢这样的环境,连空气都令人窒息。在为nffa工作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舒勒深切地体会到了当年的压力又一次回到了他身边,无孔不入的监视和搜查使得许多研究人员逐渐精神衰弱。
个人无法改变环境,那就只有适应环境了。
埃贡·舒勒相信,这是一场充满了恶趣味的游戏,而李林向着每一个玩家抛出了无法拒绝的橄榄枝。在更大的诱惑面前,埃贡·舒勒必须承认,他对生存下去继续探索真理的渴望压制了现实带来的重重阻力和绝望。对彼得·伯顿来说,情况恐怕也是大致相同的。
手里拿着仅用来作装饰的文件夹,埃贡·舒勒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请进。”
库尔茨上校还不到四十岁,以美军的现状而言,他还算是青年得志。不仅如此,更令埃贡·舒勒羡慕的,也许是对方那茂密的头发——尽管完全变成了铁灰色。
“希望你的工作多少取得了一些进展。”
“找出那些潜藏在我们之中的共和派,其实是非常劳神费力的事情。”埃贡·舒勒刻意地低下头,以便让对方看到自己那光可鉴人的脑袋,“上校,共和派不会把【共和派】这个单词写在自己的脸上,也不会轻率地在各种场合急于表现自己的主张。”
“这我理解,但他们总归会产生感性压倒理智的时刻,那便是我们出手的机会。”站在窗边观望的库尔茨上校回到办公桌前,他的桌子上放着一份对于安置社区的老兵精神状态的鉴定报告,“技术是中立的,研究技术和使用技术的人却一定有着自己的立场。允许共和派留在这些对于帝国而言至关重要的机构之中,简直是向着帝国的心脏上插上一把刺刀。”
这就是库尔茨上校对舒勒的要求。搜集那些对帝国不满的反对派和疑似共和派的研究人员的罪证,并按照上级的想象构造出【共和派的阴谋网络】,是帝国军情报部一直以来都热衷于从事的工作。受到皇帝陛下的委托建立了帝国军情报部的特务们无比热情地坚信在帝国之中存在着由共和派组成的阴谋集团,那些共和派潜伏在帝国的各个角落策划着对帝国的敌对活动,而帝国军情报部的使命就是从这些阴谋家手中保护帝国。类似的说法并不鲜见,早在合众国变为帝国以前,只是略微地更换了主体的同样说法已经盛行在合众国各地,当时人们更乐于认定阴谋家是大东合众国的卧底。
在发觉帝国军无法有效地把大东合众国的代理人驱逐出美洲之后,主导情报工作的官员们明智地把矛头对准了已经在数年前的起义中被击溃的共和派。那场起义被外界(尤其是大东合众国)称为【第二次南北战争】,尽管对垒的双方并非明确地以南北作为分界线:南方存在共和派,北方也有帝国的忠诚战士为帝国而战。
以麦克尼尔的回忆和自己平时对库尔茨上校的了解作为依据,埃贡·舒勒一度相信库尔茨上校曾经参加过那场以镇压共和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