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式生产线可不是化剑为犁,牧马南山,而是这条路径上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这两个方向都没得说,唯一不确定的就是最后一个,精密焊机技术,除了人员方面的因素外,主要还是技术路径上的分歧。
不少人觉得既然欧美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应用电子束焊接工艺,那就没啥考虑的,直接跟进就行。
但也有少数人认为,电子束焊接工艺虽然先进,但技术难度大,适应性差,并不能代表精密焊接的未来发展发向,认为应该在深入研究,找一个更加符合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这两派不止是在“863计划”的专家组内部分歧大,就是腾飞集团里面同样争论不休。
不过这些一切随着华北光学研究所二氧化碳激光器的突破,将这一争论画上一个休止符。
因为这项由胡荣毅领衔的前沿项目,在初步的实验中,将部件儿的焊缝缩小到25μm,即25微米。
25微米是个什么概念,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在0.05到0.08毫米;25微米相当于0.025mm,换句话说胡荣毅他们实验出来的焊缝宽度比一根头发丝还要小。
别说用肉眼了,就是那放大镜都没比能够找到上面的焊缝。
如果止于此也就罢了,关键是利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实施的焊接完好率达到了100%,也就是说部件前期不需要特殊处理,焊接后也不用热处理加工,最重要的是,无需真空环境,正常环境下就可以操作,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一些惰性气体保护。
这就大大拓展了使用范围,也正因为如此,可以作为电子束焊接工艺的替代工艺,成为新一代精密焊接技术的引领者。
庄建业是最不希望追着别人屁股跑的人,那种拼命追赶始终落后的窒息感实在是太折磨人,与其一条之道跑到黑,庄建业更喜欢跑秋名山一般的蛇形弯道,那种冷不丁的超车才是狂赚酷炫的刺激所在。
所以在一开始他就站在激光焊接工艺这边,只是手头上没有可信的试验数据佐证,加上李斯特各种挖墙脚导致的人才队伍的不稳定,让庄建业只能想按下强行推动的心思。
现在好了,彭川不但送来了急需的实验报告,而且态度坚定的站在腾飞集团这边,那庄建业就可以大明大亮的向上申报,要知道这可是每年接近亿元的大型研发项目,他可不想就这么从手里头溜走。
至于最近席卷航空工业界的出国风潮,既然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连上级部委都管不着的事情,庄建业也让没那个心思越俎代庖,不过这段时间比较欢实的李斯特,他还是要想想办法敲打敲打的。
光给四台ej9电子束焊接机就算完了?
高原鹰系列的欧美适航证办完了没有?基于先进轻型运输平台衍生出的双发支线客机的欧美适航证申请了没有?啥都没做完就敢到处撒欢儿,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心里就没点儿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