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腾飞集团行你们怎么不行

作者:安溪柚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无所谓孰优孰劣,只不过是各自的需求不同而已。

但从涡轴发动机的角度来讲,美国人的技术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无论是材料还是工艺都要领先于前苏联,换句话说,也就是需求不同,导致美国人只钟情于尺寸较小但任务弹性更大的重型直升机,否则的话,做出一款比d—136

大功率涡轴发动机更轻,功率更大的发动机真的是分分钟的事儿。

正是清楚这一点,包括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国在内世界涡轮轴发动机业界公认美国是涡轮轴发动机的no.1!

正因为如此,全世界的涡轴发动机都以美国人为标杆,然而越是如此,不少国家和企业越是觉得美国的技术高不可攀。

欧洲、南美莫不如是,至于国内更是如此。

特别是那些所谓涡轴制造单位的专家和工程师,真的是对美国的技术即崇拜又畏惧,还有那么一丝丝嫉妒。

正是这种矛盾的心态,导致国内不少涡轴发动机生产厂商在制定目标时各种的超前且高大上;在具体实施上一会儿亲美,一会儿亲俄,夹在中间的则是拥抱欧洲。

总而言之是反复横跳,没有一个踏踏实实的长远规划。

再加上这些“友商”的负责人都是有任期的,长则五、六年,短则两、三年,更是无法保证一个长期项目的持续研发。

毕竟萧规曹随只是存在于历史故事当中,现实哪个负责人真要这么干了,那还不得被人说成是草包呀。

连最起码的经营理念都没有,让你上来干什么?还不如换上一条狗呢。

正因为如此,即便某家“友商”有长期研发项目,也会因为负责人的更换导致型号进展一波三折。

不是研发队伍人事更迭,就是型号指标被迫修改,不然如何能体现新负责人的水平和能力?

结果这么一搞,让本就混乱的涡轴发动机研发变得更加魔幻甚至是玄幻。

如此状况下,大部分型号除了完蛋别无他路。

不过完蛋了,这些“友商”负责人们也是有说法:

我们瞄准的是世界先进水平,奈何涡轴发动机技术难度太大,我们承认这一次有赌的成分,把型号指标对标美国xx先进涡轴发动机,结果证明我国在基础科学、材料研究、系统集成方面还有待提高。

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是一无所获,就比如说在发动机外壳方面……巴拉巴拉……

总而言之无比成熟的辩解话术都已经成了套路,无论那家换个名头都是适用。

无外乎是美国太先进,我们尝试超越,奈何自身底子太薄,连技术先进的欧洲人都搞不定,还不如欧洲人的我们又怎么能行?

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不过失败或失败,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是一无所获,还是在很多方面总结出不少经验,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