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屏幕上的数字一下子转换成了“红色”,股指指数,开始一点一点的跌了下来~
当美国纽交所上的股指开始跌到了3%这个数值的时候,王多多直接把手里早已经喝到了一半的咖啡,直接狠狠的摔到了桌子上,大声喊道:“全抛!清盘!”
美国股指开盘就跌了4.6%,卖单高于买单!
1987年10月18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股市的关联性,东京、新西兰都开始跌盘~
美国的一位交易员海勒·科尔达,深夜回到家之后,率先打开了电视~
一边吃饭,一遍看着香港的股市,因为海勒·科尔达的工作就是这个,分析其他国家股市的情况,一个月工资7000美元,勉强养活自己的一家几口~
但是海勒·科尔达在准备睡觉的时候看到了电视里最后的一幕:“香港股市开始暴跌!”
海勒·科尔达听到这个声音无奈的又从被子里面爬了出来,不顾妻子的询问,直接无奈的回答了一声:“我可能要换工作了,但是最近的“红团团”骑手工作不错,我可以去试试~”
海勒·科尔达自言自语的说完这句话,直接走到了电话那里,拨打电话给了自己的上司!
1987年10月19曰,星期一
一片阴云笼罩在整个华尔街的上面~
开市伊始,一种不祥的预感就袭上了喧器的交易大厅内每个人的心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开盘,就跌去67个点。转眼间,卖盘涌起。在蜂拥而至的滚滚抛盘的打压下,荧屏上尽数翻起红盘(下跌),看不见半点绿浪(上升)。交易所内一片恐慌,期货市场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从上午9:30直到11点钟,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直下泻,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遏制继续恶化的局势。
当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人士大量卖出指数期货时,纽约股市也大量抛盘,而买家却极为匮乏。
开盘第一小时内,市场上很难找到买家,约占标准·普尔500指数指标股30%的95只蓝筹股竟然尚未成交,而由于卖单大量堆积而买单不多,市场价格被迫一再下降以吸引买方。
到10时30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30只指标股中有11只还没有开盘交易,而在平时,通常开盘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就会全部开始交易。
由于许多只股票没有交易,当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无法真实反映市场实际价格,整个市场处于无序状态。
交易量不断被刷新,计算机交易系统速度减慢,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准确数字根本无法计算。
而在纽交所的独立vip交易室里面的王多多却远没有纽交所其他的人的那么多的担忧,八十年代的美国大型基金以及券商的交易模式,大都是采用程序交易跟金融组合交易,也就是大家了解到的“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