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老资格所积累下来的人脉,当报社以后扩张的时候,他们的价值便能发挥出来,能够快速地帮报社挖人,能够跟得上报纸的扩张速度,尽可能降低扩张导致报社根基不稳的风险。
所以在霍文峻看来,收购港岛日报好处多多!
当然,他不信这么多年没人看出来港岛日报的优点,但是为何没人买呢?
无外乎在于没人有信心买下港岛日报后能够保证它崛起!
既然不能保证港岛日报可以崛起,那么上述的这些潜在优势就完全发挥不出来,想了也等于白想,只能干看着,空有一座宝山在面前而无可奈何。
但是!
别人没信心,霍文峻却完全有信心!
无论是独一无二的金手指还是超越时代的眼光见识,都能够给予他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底牌,而这些底牌便是他的底气所在,足以令他充分地挖掘出港岛日报的潜在价值。
而且,据霍文峻计算,包括印刷厂的土地和机器,现在港岛日报的整体价值大概在300万左右,再考虑到老板急着想要卖掉,不需要溢价,霍文峻有把握可以砍到250万的价值买下来。
一样东西,在拥有不同的资源的人眼中,价值是完全不同的,港岛日报就是如此。
正所谓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
刘博韬是港岛日报的第三任老板,也就小学文化,早早就出来打拼了。
凭借着敢打敢拼的性格和一点点运气,做生意赚了点小钱,便想着往更高的层次爬,经人指点后收购了港岛日报,希望通过报纸来提升自己的层次。
这一点倒是与霍文峻的想法如出一辙,但可惜他不是主角,可悲的是偏偏有着自己是主角的错觉。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刘博韬一开始还自信满满,幻想着港岛日报能够在他手中重新崛起,继而他名声大噪,实现自己的目标,成功踏入社会上层,拓展自己的人脉圈,然后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一代大亨。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挣扎了几年,他发现事实的发展与自己所想大相径庭,最后也只能慢慢接受了现实,港岛日报在他手中并不能帮他实现人生目标。
但是因为面子原因,再加上港岛日报虽然没让他大赚,但是至少能够经营下去,因此便任由报纸在他手中继续苟延残喘。
只可惜两年前的金融危机对港岛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港股剧烈波动,许多公司纷纷倒闭,他的生意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牵连出了问题,大亏了一波,不得不变卖资产来填补窟窿,从那时起他就放出了想要出售港岛日报的消息。
刚开始刘博韬为了筹钱急昏了头,还指望宰一下肥羊,把价钱报的很高,连续吓退了好几个想要买报纸的人,非但如此,反倒还把名声给弄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