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民歌运动,并诞生了邓丽君、刘文正、甄妮等代表人物,但那个年代的音乐,基本是以民谣或抒情情歌为主,包括后来的李宗盛、罗大佑、黄韵玲等,也都是这种风格。
“而那个年代的香港,流行音乐则是以粤语为主,虽然风格上跟湾湾的音乐有所不同,但整体节奏也都是偏慢,以抒情为主。
“然后到了十年代,流行音乐开始多元化,在民谣、抒情情歌的基础上,摇滚、爵士、布鲁斯、节奏布鲁斯等风格的歌曲也开始大为流行。
“并且,随着内地的改革开放,两岸三地的音乐也开始相互融合,大众的音乐审美也开始统一,已不再有明显的地域之分。
“但十年代的音乐还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整个华语乐坛,还是以传统的民谣、抒情为主流,来自西方的音乐元素也只是适当地融入进来。
“那么问题来了。”
余老板一口气说了一大通,然后终于短暂地停顿了下来。
众人“……”
你跟我们说华语音乐发展史干嘛?
这些我们都懂啊!
不过你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基本上挑不出啥毛病,算你还有点料!
不过问题是什么?
“大家有没有发现,华语音乐最近几年是不是有些不景气,有点青黄不接?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余老板又开口了。
众人“……”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数字音乐的发展,抢了传统唱片业的饭碗,弄得大家都没什么钱赚了!
“除了数字音乐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传统,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年轻人对音乐的审美理念已发生了改变,而几乎所有的音乐人,都还在坚守传统,导致了大众对传统音乐的审美疲劳。”
余老板却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看法。
众人“……”
年轻人的音乐审美理念发生了转变?
大众对传统音乐出现了审美疲劳?
有这么回事吗?
大家都对余老板的这一说法表示怀疑,因为在整个音乐界,都无人提出过这一说法。
可谁又敢说年轻老板的这一说法是错的呢?
因为所有人都承认,在过去的十年里,几乎所有的华语流行音乐在风格上基本都已经固化了,已经很久没有新奇的元素出现了。
“你的意思是说,杰伦的这张专辑,因为里面有着太多跟传统音乐不符的新新元素,反而有可能大受欢迎?”
江建民又代表大家问出了心里话。
“对,就好比你吃了几十年的中餐,已经吃腻了,吃不出啥新花样了,这时突然给你上一块牛排,你就会觉得味道很不错。
“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