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佛祖太远,大明太近
在明之前,武功便已存在,是大明将武学推到了巅峰。
而因为武功的存在,所以这个世界即便是在大明之前的某些走向,也有少许不同。
比如武功在民间流传,强身健体的效果让中土百姓的劳动力大为提升,早在宋时,因为生产力暴涨,产出财富变多,人均寿命增加,人口急剧增多……
但可惜有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这个世界的宋依旧重文抑武,依旧在繁华的表象之下有这样的那样的问题,所以还是被北方的游牧民族轮了一遍又一遍。
蒙古灭宋,神州陆沉,酷烈的统治之下义军崛起,洪武大帝平定中土,国号‘明’。
明汲取了前朝的经验,文武并用,重视底层民生,全面推广武功,在休养生息了二十年后,终于,历史朝着不可知的方向放纵狂飙了。
时代的变革总是一个积累、量变、然后质变的过程。
中土文明的质变发生在洪武二十年,这一年,是大明向全世界扩张的起点——自古以来,中土帝国若是没有对外扩张,绝不是因为不想,而是不能。
洪武二十年,因为全民习武+初步萌发的工业萌芽,大明发生了严重的生产力过剩。
这一年,文太子朱标率大明武士团下了南洋。
三年之后,整个南洋都成了大明的殖民地,南洋诸国送皇子到金陵为质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可惜又过了两年,这位深受洪武大帝喜爱的文太子便突然暴毙了。
十一年后,靖难之役,永乐篡位建文。
而又过了仅仅三年,三宝公公下南洋,这一次南洋之行和穆几所知的下南洋很不一样,因为背景不一样了,这个时候的南洋,已经是大明的殖民地,所以三宝公公在第一次远行,便直接走到了埃兰。
从埃兰,他带回了《几何原理》和《物理学》。
后来的二十年中,他七次下西洋,这部分和穆几所知的倒是一样,可除了‘七次下西洋’这件事之外,别的地方,全都不一样。
第二次他还是驾的木船,去的埃兰,第三次便换上了蒸汽铁甲舰,第四次索性绕过了好望角一路向西,结果发现了一片广袤的新大陆……第六次,他的铁甲舰开进了泰晤士河。
而鲁商的发迹,便是从他第五次下南洋开始的。
前四次,这位传奇太监完成了两项改变大明命运的事情。
第一件,是地理大发现。
第二件,是带回了大量工科学者与典籍,补全了大明最后的短板。
——自古以来,中土帝国若是没有对外扩张,绝不是因为不想,而是不能。
不能包括两种情况,要么是你不知道往哪里扩张,要么是你知道了却力不能及。
从第五次下西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