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狮子大开口
他缺少时间,所以直接开门见山。
“如果陈先生真的有心想要接手,我希望县里能占据七成的股份。”
“七成?百分之七十?”
陈清水顿时瞪大了眼睛,“王书记,你刚才不是在开玩笑吧?”
他收购一家公司,但是只能占据原有公司的百分之三十?呵呵,这真是令人可笑。
其实说实话,可笑么?还真的不可笑,这就是实情。当然,这份额的分化是有了点夸张。但是不少私人或者民营公司接手国有企业的时候,只能占据百分之四十到六十左右,从来不会占据百分之百。
至于为什么,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一种特殊了。
这么说吧,在整个八十年代的时候,工人是最为吃香的。在你进入到了国有企业后,你永远都不用担心自己会没开工资。另外有各种劳保,比如生病去看病的费用企业全部承担,最夸张的是你的亲属朋友病了你也可以写上你的名字去找企业报销。
另外就是企业会给你分房子,如果暂时没有房子的话,也会给你弄房子让你去租住,每月的租金也只是象征的几块钱。要是还是房子紧张,简单,公司的宿舍什么的,你有困难完全可以住进去,免费或者象征性的收取一点租金。
有的企业还有自己的学校之类的场所,也会给予你最好的优惠,还有各种商品食物等等。
总之一句话,八十年代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进入了国有企业就是捧上了一个真正的铁饭碗。
可惜,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国有企业大部分都崩溃了。那些工厂的工人大批大批下岗,生活经济很惨。甚至严重到了国家都只能宣布一家两口只能下岗一个。
在陈清水看来,国有企业之所以崩溃,其中有许多方面。
一个就是八十年代的工人很牛掰,是真的牛掰。如果工厂的领导哪里做的让工人不高兴了,直接就会闹(不是闹的那种闹。),很快就会有上面人下来检查,以不团结群众等理由,让领导直接下岗走人,而工人是不会被开除的。
另一个制度比较混乱,一些人因为自己的亲戚朋友之类的,也会想办法将他们弄到企业中。长此以往,造成企业亢庸。
还有好大喜功,经常为了一点眼前小利而不顾发展。
等等等等
至于私人所持有的股份这一块儿,讲真,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那些企业家,商人有不少都是被吹出来、宣传出来的。(比如,生命一号,比如某人叫嚣要炸塌喜马拉雅山,等等。)
国有企业会通过上市的办法,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这种方式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一直到了九十年代才到了高chao。在这个时代,完全私有化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县里市里至少会占据一部分。
书回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