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的事,这是他们的共识。
徐辉祖还是在众人的推举之下坐到了首座,其余人等分上下入座。
在众人即将商议的时候,门外又有通报,说是盛庸在府外拜会,说是来对郭英这个主帅进行庭参,也就是正是来拜上官的码头。
经过今天的朝议之后,其实朝廷已经彻底分裂了开来,分成了两派。
以黄子澄、方孝孺为首的文官当权派勾连上了李景隆,这一派实权第一而武勋以及文官当中的实干派,则以徐辉祖为旗帜,连梅殷都逐渐看清楚了李景隆的为人,站了过来。
盛庸是通过李景隆的推荐才能坐上西征二把手的位置,此刻却立即跟着他们来到徐辉祖府外求见,也不知李景隆知道后会如何抓狂?
对于盛庸,诸位大臣是心存好感的,他们一脸微笑地看向徐辉祖,徐辉祖朝门子点头道:“带盛将军径直来这儿,不可有丝毫怠慢。”
“是。”
盛庸进屋后,没有多余的话,一本正经地对众人见礼罢,而后一丝不苟地对郭英进行了庭参之礼,被郭英微笑扶起后,便退到了郭英的身后,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徐辉祖欣慰点了点头,开始主持会议,他先是代表众人朝着耿、郭二人祝福几句“旗开得胜,一举剪灭叛逆”的话。
耿、郭二人回礼称谢后,会议正式开始。朝廷这次派出了两路大军,耿炳文与郭英各领二十万,总兵力四十万,加上二人到了地方后能够指挥的各路守军,已将近六十万,号称百万。
这么多人的出征细节与后勤保障工作是巨量的,礼部要会同翰林院学士修缮梅殷的讨逆檄文户部要日夜筹备粮草,调派各地的税赋工部要紧急架设长江、淮水、黄河等地的浮桥通政使司要将各道命令下发各州各府各县。最忙的还是徐辉祖与齐泰,不但要调兵遣将,打开兵库,分发各式刀兵军械,还要准备各州府的详细地图,给两路大军的将领备战。
各个部门必须精诚合作、及时协调,才能保证前方战事的顺利,任何的掣肘都有可能对战果产生不可预知的变故。
众人没有了东暖阁里的拘谨与顾虑,出谋划策、各抒己见,将自己工作上的难处直言了出来。能马上解决的众人一起解决不能解决的慢慢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想方案代替连代替方案找不出的,此刻说出来,大家伙儿心里也有个谱,以后就不也相互疑心。
这里的气氛说是真的众志成城,比之东暖阁中不知要好了多少,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实际性的解决,没有任何的争夺、扯皮、推诿,耿炳文、郭英与盛庸三人脸上的信心更足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