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自已,众将也是悲伤不已,齐来守灵,皆在耿炳文的灵前发誓要向燕王复仇。
…………
京城,三山门外,威严的士兵分列两队,江岸上彩旗飘飘,隆重的拜将出征仪式再次在此地举行。
朱允炆在城外摆好了践行的肴馔,文武百官全部出来送行,他更是亲自举杯为李景隆、李增枝两兄弟饯行,并当众授予李景隆征虏大将军印;授李增枝讨逆大将军印。
这次的拜将仪式规格更是高于前一次,朱允炆特意翻阅古书,弄出了最高级别的“捧毂推轮”之礼,还赐了李景隆两兄弟通天犀带,并赐以斧钺许给“便宜行事”的专断之权。
湘军、燕军再次大胜,这将朱允炆刺激得不轻,他发起狠来,决定给李景隆两兄弟每人各自增派二十万大军平叛,准备一人一口唾沫,活活淹死两路叛军。
可总计四十万的兵马却不能再从京畿周边的常备守军里抽调了,这负担自然落到了其他江南省份的头上。另外,有正军就得有辅兵,还得有大量的民夫,京畿附近的役夫早已被他抽调了个干净,这些人也只能从其他省份征调,至于会不会激动各地的民愤,这就不是当下要考虑的问题了,平叛才是朱允炆时刻惦记的头等大事。
筹谋良久的李景隆终于得偿所愿,得以挂帅出征,得到朱允炆最高礼遇的他那更是一个神采飞扬,好似一江秋水胸中激荡,踌躇满志,连带一旁的李增枝也是一个意得志满。
他们俩指挥着兵马在朱允炆面前演武一番,但见旗帜鲜明,如火如荼,蔽日遮天的旌旗,上千艘威风凛凛的战船,一队队顶盔掼甲的威武之师,让朱允炆只觉无坚不摧的气概扑面而来。
李景隆、李增枝出身曹国公府,军人世家,他们的父亲李文忠又是绝顶名将,他们二人也是从小受了点熏陶的,勉强算个军事业余爱好者,这令旗一挥、号炮一响,操练起三军来倒也似模似样。
看着眼前震撼一幕,再看看仪表非凡、卖相不俗的李景隆、李增枝以及数百位精神奕奕的将领,一时间军事小白朱允炆不由得龙颜大悦,对他的两个表哥那叫一个赞不绝口,直说自己没有看错人。
“两位表哥,朕拜你们为大将军,可是担了很大压力的,你们可一定要为朕争气,定要奋勇除奸,勿负朕之期望,朕在京城等你们凯旋而归!!”
李景隆两兄弟全身甲胄,不能行全礼,便双手抱拳,慷慨激昂地表忠心道:“臣等必鞠躬尽瘁,诛除叛逆,以报陛下厚望!”
在朱允炆殷切期盼的注视下,李景隆两兄弟气宇轩昂地走向自己的兵马。
看着浩浩荡荡而去的两路大军,朱允炆终于放心地舒了一口气,似乎胜利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
朱允炆对于他的两个表哥信心十足,自己也恢复了干劲,他一回到宫里就立马召集了黄子澄与方孝孺处理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