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概是附近卫所的军户,出来谋个营生的。”
朱厚照“哦”了一声。
他知道猥琐的生活,如今确实不太好过的。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是个农民出身的太祖皇帝,以他的所谓先见之明,实际上是他巨大的历史局限,制定了许多让人无语的政策。
比如他按照职业划分了户籍,当兵的就是军户,他认为这样世代相传,子子孙孙相互继承,就可以保质大明,万世不灭。
然而他还没有死军户制度,就出现了各种继承方面的问题,比如一家有好多个儿子却只能有一个去继承父亲的职位,而剩下的儿子都得治自谋生路。
结果在自谋生路的时候,这群人还因为军户户籍的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另外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职位是可以继承的,但才华却是不能继承的,国家需要运转需要职位上有何事的才华的人,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很多手艺和学问,是以家族的形式传承下来的,但这种传承其实是并不保险的。
所谓家学渊源,终究是比不上学校这种先进的教育制度的。
因此大名的军事机器不久之后就无法正常的运转了。
以至于大明成立还没有100年。结果就发生了土木之变,英宗北狩。
而接下来的情况就变得更加糟糕了。
人才的巨大断档,士大夫对太祖皇帝某些制度的坚决不认可,都导致卫所制度的迅速崩坏。
原本,这个卫所制度有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这是朱元璋和他的那些谋臣,以及某些个子孙后代们费尽心机想出来的,但这些体系毕竟只是理论体系,在落实的过程当中,不知出现了多少纰漏。
比如卫所制度的配套体系当中,具有一个是屯田制度。
这个制度理论之完备,即便让新疆建设兵团看了,也想不出比那高级多少的设计来。
甚至即便是正规的教科书或者其他资料书籍都有很多称赞明朝的军屯制度,至少在初期,与某些领域当中达到了中国军屯史的顶峰。
可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情况却逐渐变得糟糕起来。
人们对土地的渴望导致每个朝代的富人阶层都会收购更多的土地,这就是土地兼并。
但是在大明朝许多田地都是属于军护的。他们如果想要兼并,就必须想一些其他法子。
或者等待一些重要的机会。
比如,打仗了,死人了,没人去管那些田了。
宣宗时期这些情况就出现了土地兼并愈发恶劣,财政弊端到处都是,行政上的事情更是鸡毛一地。
而且宣宗时期还打了不少仗,这导致猥琐当中的人口出现锐减,一些田地就被这样兼并走了。
军屯制度一旦受到破坏冲击改良起来就会变得十分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