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股份有限公司。那年我五十九岁,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的生意很好,连续两年盈利超过八十亿。一九九七年我退休了,接替我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人,名叫陈家驹。不过,他这个陈,与我这个陈,八杆子打不着。他这个人选,也不是我推荐的。”
“陈家驹原来是厂里的副工程师,懂技术懂生产,但不懂经营,性格又软,不擅管理。所以他上任不久,公司的大权就落到了日方和美方两位副经理手里。他们首先增加了进口业务,为日本生产的化工产品进入国内打开了方便之门。接着就在公司股权上下功夫。很快的,股权结构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这时,白手问道:“前辈,关于改变股权结构,他们是如何操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