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实际上,不度田也不行。他答应将士们的土地必须兑现,否则没人会跟着他征战辽东,说不定还会兵变。
这一点,就连强烈反对度田的孔融也无法拒绝。他们曾反复争论,最后简雍用一句话说服了孔融。
有选择的试行度田,总比强行全面铺开好。
既然是试行,如果在推行度田时出现了问题,还可以进行调整,为以后全面铺开积累经验。
谷苠
黄巾之乱已经说明,土地兼并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这不是哪一个人可以拦得住的。你不接受天子缓步推进的做法,就只能等着下一次黄巾之乱。
孔融是经历过黄巾之乱的人,为此险些死在战场上,刻骨铭心,不想再经历一次。
他也清楚,自己在乱世很难有所作为。如果试行度田能带来太平,于公于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促使孔融西行的是一个刚刚收到的消息。
陈宫被委任为九江太守,将在九江试行度田。除了九江、庐江之外,朝廷暂时没有计划在扬州其他郡推行度田。
天子在山东推行度田的态度很坚决,但也很谨慎。
——
孔融赶到睢阳的时候,曹操刚刚收复睢阳城。
审配撤军了,移驻定陶。
审配本来是不肯撤的,即使有袁绍的命令。
最后迫使他撤军的是从汝南赶来的援军。
袁术收复庐江,斩杀颜良后,对豫州产生了巨大的震动。没有人再敢明目张胆地支持袁绍, 对抗朝廷。宗承顺利地征集到了足够的粮草, 并征募了一万大军,总兵力达到两万, 赶到睢阳。
面对杀气腾腾的宗承,审配自知无望解围,只得执行了袁绍的命令,撤往定陶。
撤退之前,他派人潜入城中,给审荣送了一个消息。
你们投降吧,保住性命为要。如果有机会,不要回冀州了。袁绍多谋寡断,难成大事,审家不能全部跟着他陪葬,你要为审家留点希望。
审荣随即向曹操、宗承投降,失守近两年的睢阳终于又回到曹操手中。
虽然对曹操为人极为不齿,可是看到冀州军撤走,睢阳收复,孔融还是很高兴,留下来和宗承盘桓了两日。
在此期间,孔融见到了韩银、黄猗,也见到了刚刚赶到不久的袁权和马云禄等人。
对从军的黄猗,孔融深表赞同。
他自己不练武,但他不反对习武。允文允武,应该是士的更高追求。
但他对马云禄等人很不以为然。
女子再强,也不适合从军,这是先天决定的。天分阴阳,人分男女,不可强求一致。天子毕竟年少,矫枉过正,甚至有些意气用事。等到了长安,他一定要向天子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