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转任为燕然都护,他与曹操的君臣关系已经结束,但他与曹操惺惺相惜,不愿借此机会与曹操划清界限。再加上之前筹备军粮的救急之计招人诟病,儿子到了长安,既无法得到关中人、凉州人的认可,又无法得到关东人的支持,处境会比较尴尬。
他索性将儿子留在身边,亲自教导。
但是黄猗建议他让儿子去考讲武堂,这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久前的邸报上提过,如今讲武堂的祭酒不仅有贾诩这样的凉州人,还有来自江东的虞翻。可见在天子的直接主持之下,讲武堂内的地方派系没有朝堂上那么严重。
唯一的问题是,他的两个儿子都对军事没什么兴趣。
黄猗与程昱父子都熟悉,知道程昱担心什么,随即做了说明。
讲武堂不仅培养指挥作战的将领,还培养军吏,现在又增设了与军械、军法以及各国军史有关的课程。如果程昱的儿子对立功封侯没什么兴趣,也可以做个学者,从事与军事相关的其他学问。
程昱听完,点头同意,表示回头和儿子们商量一下。
他自己也清楚,除非他现在就致仕,否则一直和朝廷保持距离是不现实的。要想稳住关东形势,不让韩遂有机会起兵,他也需要朝廷的支持。
虽然他对那些士大夫不太认可,却也不愿意刚刚稳定下来的关东再次大乱。十几年的战乱,给中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些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不想再来一次。
程昱最后对黄猗说,明天一早,你随我到军营里去。
秋汛将至,我也想将将士们组织起来,上堤防汛。但麾下将领积极性不高,你帮我说说他们,他们听你的。
黄猗躬身领命。
他到睢阳来的目的,就是要接管兵权。
——
回到印坊,已经是戌时。
袁权还没有睡,穿着贴身的单衣,靠在床头看书。听到脚步声,她起身相迎。
“洗洗吧。”她接过黄猗脱下的外衣。
“多谢夫人。”黄猗笑了一声,脱了衣服,走到准备好的热水桶中,将身体埋了进去,舒服得呻吟了一声。
袁权走了过来,凑在黄猗的头上闻了闻,有些犹豫。“是现在洗头,还是明天早上起来洗?”
“现在洗吧。我还睡不着,和你说说话。”
袁权莞尔一笑,拆开了黄猗的发髻,用瓢舀了水,浇在黄猗头上,打湿头发,又取来牛角梳,一下一下的梳着。
黄猗闭着眼睛,开始讲述与毛玠、程昱见面的经过。袁权大部分时候只是听,偶尔会讨论一下,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是夫妻两人难得的独处时间,连最贴身的侍女都被赶了出去。
黄猗洗完澡,又坐在床边,由袁权帮他擦干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