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图有些感慨,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惭愧。
…
——
宣播很用心,接连几天审讯,把事情基本弄清楚了。
宣播的名声不好。很多人就算不认识他,也听说过他依附董卓的事。有些人还知道郭图那两颗门牙与他有关,听说他是廷尉,根本没有抵抗的勇气,痛痛快快的招了,免受皮肉之苦。
真有勇气自杀的人,也不会活到现在。
宣播很快从口供中发现了新的线索,有一些人没有回老家,而是去了渤海,而且随刘备出征海外的人中与渤海联系紧密,甚至有固定的商船往来。
宣播觉得这个消息非同小可,第一时间汇报给司空周忠。
周空听了,也有些挠头。思来想去之后,他去找杨彪商量,这件事该怎么处理,要不要汇报给天子。
杨彪听完,叹了一口气。“汇报肯定是要汇报的,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解决方法,不能将责任推给天子。你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天子不在中原,在西域,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才算妥当,不至于让天子担心。”
周忠更挠头了。
怎么处理才能让天子满意?这可不好猜。
与杨彪、贾诩不同,一直以来,他和天子的思路就不太合拍。之所以能位列司空,有很多意外因素,而不是因为他的能力。
可是作为同仁,他又不能让杨彪给他拿主意,必须自己做决定。
否则司空府就成了司徒府的附庸,起不到监察的作用,也就无法让天子满意。
周忠回到司徒府,冥思苦想了半天,最后决定召府中掾吏商议。
廷尉宣播也被请了过来,一起商议。
大家商议的结果是,渤海虽然是大汉属郡,但作为试行王道的地方,有其特殊性。新兵役法没有在渤海推行,太尉府追查这件事的时候,也没有派人进入渤海,因为可以认为,不必按照其他郡县的做法执行,可以特事特办。
比如遵照海外属国的办法,由大鸿胪安排人去问问。
或者由冀州刺史出面,责任渤海自查自报。
具体选择哪种做法,可以由天子决定。
周忠觉得有理,随即请见。
——
听完周忠的报告后,刘协深思良久。
“司空以为哪个选择更好?”
周忠倒是有准备,直截了当的说道:“臣以为由冀州刺史出面最合适。毕竟渤海不是海外属国,还是冀州的一部分。且冀州刺史满宠为人精明能干,查清楚此事应该不难。”
刘协却有些担心。“满宠明于律法,用法也偏严苛,本就为士大夫不喜。若是派他去查,会不会让人以为朝廷没有耐心,要借此事收紧对渤海的约束?”
“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