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开颅的倒霉蛋让挂城墙上风干了,她之后的教育还有人敢负责?
过不了初审不是不可能。
但祭酒还是想看看辛筝会写什么。
之前那篇写礼的她看过,虽然错字连篇,仿佛信口胡诌,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但祭酒还是隐隐看出了辛筝对礼的认知:吃饱了撑的,闲出境界了。
这样一个人,祭酒很好奇让她自由发挥能写出什么来,尤其是写了那么久才交卷,总不能还是漫无边际的瞎扯,那就真的是吃饱了撑的,闲出境界了。
考官委婉的表示辛筝写的文章有些过于荒诞,还是别看了,会很恶心的。
祭酒更有兴趣了。
考官阻止不得,只能将辛筝的答卷翻了出来,一看名字便明白了考官为何用恶心来描绘读后感。
别人写食人赋可能是夸张手法,但辛筝....直觉这位是写实派。
事实证明辛筝的确是写实派,写实到让人想吐。
辛筝的文笔是没有文笔,全文都干巴巴的,但胜在详实。
整篇文章都是对话,一名年龄很小,同时生活环境很优渥的小儿与一个成熟理智到冷酷的大人的对话。
讨论的话题是食人。
稚童用一种平静却疑惑的语气问大人,为何人食人。
大人表示,粮食不够吃,不吃人吃什么?
稚童无法理解,在见到人食人之前,她的脑子里根本没有原来人也可以吃的概念,但即便见到了,有了这种概念,还是无法理解。
人也可以做为食物吗?
大人表示,生存与繁衍是生物的第一本能,严格来说生存是第一本能,而繁衍是生存的延续。无人永生,但生命可以通过繁衍将自己的血脉传递下去,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存延续。
人不食人的道德观念之所以出现不是因为人的高尚,而是为了生存,如果主流观念里人可以做为人的食物的话,会对繁衍造成影响,幼崽弱小时没有自保的能力,必定还没长大就被吃掉了,生命也不必繁衍了,而无法繁衍生息,生命信息无法传递,自然就无法获得更长久的生存。生存是第一本能,故而为了生存,生物默契的将人不相食推到了主流观念的地位。但道理是用来说的,不是用来做的,真缺粮时,自然是该吃人还吃人。
稚童表示,可我见过父母食子,按着你的逻辑,这难道不是违背了生存与繁衍的第一本能?
大人反问,你可见过年迈者食子?
稚童....没见过。
大人表示,没见过就对了,年迈者已经无法继续生育,因而已经生下的后代会很重要,往往愿意为了后代的生存而牺牲自己,但壮年者却是相反。因为还能生,所以已经生下的孩子可以在缺粮时吃了,等粮食充裕时再生几个,仍旧可以传递自己的生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