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七十三章王孙诵

作者:都广建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司寇管罪犯数目,牧正管养牲畜,百工管用工制度,场正管国库收入,廪人管粮草支出。这样,人民的多少、死生,财物的出入、往来都可知道。

此外,王在春耕时节举行藉田礼,在农隙时举行军事训练,也都可以熟悉人民的数目,何必大张旗鼓地专门统计呢?因民少而大检查,是厌恶政事的表现,诸侯将避而不附,也难以向人民颁布命令。况且,无故检查人口,不仅妨碍王今天对天下的治理,还将对未来产生不利的影响。

王洋没听,料民之后,税收增加了,军队也扩充了,却也民怨沸腾,然后.....在一次春嵬中,这位搞得民怨沸腾的暴君为王畿的一位封臣所杀。

因着那位封臣是直属于王的分封贵族,诸侯们自然是干干净净的,干干净净的诸侯与王畿的分封贵族们欢喜的立了一位仁君,自此海晏河清。

刺客?

自然是被醢了,不过他的子嗣就跑了,跑到了一个诸侯国,后来位居高位,世代都是公卿。

前往春嵬的山林需要经过不少地方,关卡诸多,每个贵族都会在自己的封地设关卡收过路钱,不给钱的话,就别想过去,甚至你为了方便自掏腰包修个路,封君都给你拆了。

必须交钱,不交钱就不能过。

自然,王的队伍是没人敢收过路钱的。

但王看着那些关卡很难不起感慨,与被叫来陪聊的王孙诵、辛筝聊了起来,闲谈中便谈到了王洋。

王孙诵颇为博学的将王洋的事迹一一道来。

王孙诵素来勤奋好学,对于这些信手捏来是理所当然的,但让王没想到的,自幼失教的辛筝也不无知,在王孙诵的基础上引申了下王洋的难姐王丹,说明了下王洋为何那么执着发财和料民。

两个创造帝国记录的王,很难不被人放在一块谈起。

王问:“那你们觉得王洋所为是对还是错?”

没说王洋剥削民力发动战争有什么问题,历史已经证明了,错过最佳打击羽族第二王朝时机的帝国在几百年后付出了多惨重的代价。

与第二王朝战争中死去的人族是比王洋剥削民力发动战争死的人百倍不止。

哪怕再看王洋不顺眼,被羽族第二王朝按在地上摩擦后,人族从对王洋的日常黑变成了遗忘,遗忘这位帝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死于同类之手的王。

嗯,第一位,不是最后一位,不过后面的都不如王洋出名。

王孙诵道:“他用错了方法,即便是想增加财富与军队,也不当那般粗暴,做为王,他不可能靠自己一个人治理王畿与帝国,可他一下便将自己对王畿封臣的不信任摆在了明面上,自掘坟墓。想要钱粮,完全可以令方国纳贡。”

王看不出什么情绪的看着王孙诵,问:“若诸侯不加理会呢?”

“自当伐之,即可扩充王畿,又可得民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