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已是壮年的君王,她有长出一倍的时间,只要不夭折,那么游士哪怕是搞变法也不需要担心变法未成,国君却薨了,失去了支持者的自己也不得不沦为殉人。
不过,能如她一般思考这里头弯弯绕绕的少,世间最多的还是看听风就是雨的愚民,理论上,辛筝的名声应该是一边倒的狼藉才对,但辛筝的信誉却诡异的极好,传言很多。
最早的是辛筝还是嗣君的时候与人打赌,赌输了要脱了衣裳,只着中衣从辛邑最大的大街从一头跑到另一头,这家伙输了,并且真的照做了。
骊嫘觉得,这条应该是假的,中衣虽然也是穿的衣服,却是里衣,只着中衣在人族而言是很伤风败俗的事,辛筝真这么干了,她老子还不被气死?而且哪个人敢跟嗣君打赌提这种赌注?自己丢人还是小事,让嗣君丢人丢大了,辛筝....她自己多半不会在意,但别人会在意,比如当时还活着的辛襄子。
不过这事若是真的,骊嫘估摸辛国彼时可能有人不知道国君是谁,但一定记得辛国的嗣君是辛筝。
再之后就是受贿。
商人为了做生意顺遂平安,不免上下打点,而打点嘛,自然是打点的对像地位越高越好,只是....在辛筝之前,商贾的打点名单上从未有过国君这一等级的存在。倒不是国君不受贿,而是国君眼界太高,寻常商贾也拿不出什么能令国君感兴趣的东西,钱粮方面的东西,整个国族短了谁的用度也短不了国君的。
辛筝刚继位时不太挑,商贾拿的奇珍,只要珍贵或是有趣,她都有收,收了后也都会保障对方经商方便。这也一度导致了民间制造奇珍的风气,却也只是一度,孩童心性不定,喜好也常变,辛筝很快就对奇珍没兴趣了,只对粮食有兴趣。商人拿来贿赂她的东西变成了粮食,奇珍的奢靡风气自然迅速回落。
这些因为辛筝受贿而受益的商贾对辛筝的印像非常好,无偿替辛筝宣传了一波,又因为商贾做生意,帝国各个阶层都会接触到,因而辛筝的信誉在兖州不论是国君还是奴隶都有所耳闻。
最有名的却不是和商贾有关,而是与一场天灾有关。
辛原发生了大火,大片牧场被焚毁,随之而来的自然是饥馑。
辛筝许诺会弄到足够的粮食,然后她真的弄到了足够的粮食,让辛国渡过了饥馑。
骊嫘算了算时间,发现那场饥馑的时间和辛筝身上那桩丧权辱国婚约的时间差不离。
以国君之身许嫁。
辛筝简直开了一代先河。
自帝国的继承制度确认以后,国君的婚姻只能娶或合,嫁....在辛筝之前没出现过,王子王女只要选择了嫁,便等于放弃继承权。哪怕继位时未婚的国君,继位后也不会再选择嫁,因为那样会很难理清楚一个问题:国君都嫁了,那么国以后由谁来继承?子嗣继承?嫁者的后代不继承嫁的这一方的姓氏,这不是变相的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