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打完,并且在画旬的抵抗下,伤亡惨重,很容易让人以为蒲阪元气大伤。
王权式微,地方上自然就胆大了。
知道了答案,稍加思考便不难反推出怎么回事。
权臣氏族们忍得太久了,不在忍耐中爆发就在忍耐中变态,毫无疑问,下淮国戴氏选择了爆发,做臣子取代国君的第一人。
天下人虽然都会痛斥戴氏的狼子野心,但....与戴氏一般忍耐了太久的权臣氏族们都会暗中支持戴氏,蒲阪若是处理得不好,戴氏只是开头。
对于蒲阪而言,太昊琰必须死。
戴氏大逆不道,但第一个这么干的是太昊琰,也因为太昊琰拖住了蒲阪的精力,戴氏才会爆发,不然就是继续忍了。
如今已经不仅仅是正统之争,还有帝国的根基、蒲阪的威严。
太昊琰必须死,还得死得足够惨才能震慑天下。
不自立为王却没付出太大的代价,只会滋长更多的戴氏。
他们是没有太昊琰的血统,不够格称王,但做个国君也不错。
某种意义上当年称王的是太昊琰而非别的阿猫阿狗对蒲阪委实不算最坏的情况,虽然二王并立实打实的损害了蒲阪王权本就薄弱的权威,但太昊琰的身份也让人可以将问题指向正统之争。旁的有心人没法跟风,太昊琰称王是因为她是炎帝嫡长后嗣,你算什么东西,有和她媲美的血统吗?可若当年是随便一个阿猫阿狗称王....有心人很难不冒出阿猫阿狗都能为王,我凭什么不能为王的不甘。
单纯的正统之争,或许还能逼迫蒲阪接受太昊琰的臣服,甚至利用太昊琰炎帝嫡长后嗣的身份加强禅让制的法理,但涉及到了帝国的根基,只能不死不休。
收拾完了太昊琰,蒲阪还得马不停蹄的去收拾戴氏。
只是,清任不解:“你是龙伯,别人私下里说话竟然不避开你?”
“他们用的是方言。”夏回答。
清任一时默然。
人族的方言很多,出了自己的家乡,一般人听别的地方的方言很难听懂,所幸有雅言这一上层通用语言,而这年头有能力离开家乡到处投机的最差也是游士,雅言是必备的语言,方言也会学,但一般只学使用范围比较广的。
但那些都是人族。
清任想了想,问:“你去过山东九州?”
夏摇头。“龙伯在人族的地盘太显眼了,人族不是有句话叫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吗?”
相比较清任,终于等到俩人回来的画旬关注点就直接多了,完全没问夏为何能听懂方言,而是在确定蒲阪肯定会打起来后向夏询问起了蒲阪王师的军营情况。
清任目瞪口呆的看着夏噼里啪啦的讲了一大通,连蒲阪王师大概有多少人马,粮草充裕与否都说得头头有道,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蒲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