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第二十四章竹

作者:都广建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我,我来就山。

小伙伴们都是假教书先生,这些年在吃住都在官序,根本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攒了不少钱,干脆自己花钱在外面买肉回来加餐。

但是,界林的肉价为什么这么贵?

在辛原,一枚铜锱可以买两斤豚肉,在界林,两枚铜锱买一斤豚肉。

而这还只是最贱的豚肉,好一点的肉,价格还得上涨。

除非控制口腹之欲以节流,否则未来是可以预见的花钱如流水。

这样的日子需要过两年。

坐吃山空两年,积蓄再多也不够。

比起节流不吃肉,所有人自然更青睐开源。

人活着图什么?

不就是图个尽情吃肉吗?

梦想很丰满,现实多骨感。

译书也罢,抄书也罢,藏书楼都是有要求的。

藏书楼是官办的,供任何想看书的人阅读,一枚铜锱就可以在里头看一整天的书,并且全天候都有熟水伺候。

既然是供任意人阅读的书,笔迹就必须整洁,不需要抄书的人秀书法。

藏书楼要求上到九十九,下到三岁小孩只要识字都能认出简牍上是什么字。

笔迹太差的话不建议接活。

虽然藏书楼会提供空白简牍,但笔墨却是自己负责,字太烂被拒绝次数太多的话,可能最后的赚的钱还不够买笔和墨的钱。

这只是抄书,若是译书,那对笔迹的要求就不高了,但也不要高兴太早。

抄书是百字一铜锱,译书却是十字一铜锱,如此优渥的酬劳怎么可能让人拿得轻松。

要将一卷书从一种文字译成另一种文字,有一个前置条件:译者必须精通两种文字,不然字都不认识,怎么译?

官序教得东西很多,但又不够多,至少它只要求学生博览群书能说多种方言,却不要求学生精通多种文字。

千年的时间,人族的文字已然演化出了千姿百态。

每个方国的文字都不同,距离近的方国之间的文字可能还只是细微的差异,能够看出来是什么字,但距离遥远的方国之间....从头学习文字吧。

藏书楼拿出来请人译的典籍都是远到大部分人听都没听说过的方国。

大部分徭役者乖乖选择了抄书。

少部分不服输的选择了学习新的文字。

只是....为什么这么难写?笔画真多,就不能和官序里教的文字一样书写轻松好认又好记吗?

竹不服输的坚持了五天便受不了的想放弃,干脆啃了三天圆葱、红莱菔,不沾半点荤腥,再看到肉时两眼都要冒绿光,这才继续学习。

学得好,奖励自己一顿肉。

学得不好,奖励自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