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印象。
这一路上流民们一直都在学习,最基本的识数能力还是有的,顺着望舒的话下意识的算了算....葛天国每年的收入是他们做梦都无法想象的丰厚。
稍加想象都觉得窒息。
“我们要种葛吗?”一名流民问。
望舒点头。“对,但不全种,葛天国的葛藤是葛天氏培育了几千年的良种,我们没有那样的良种,只能采集野葛野麻来种植,织布的产量比不上葛天国,而且葛天国也不会允许有人跟他们抢生意。买布的人是有数的,买了我们的布就不会买葛天国的布了,葛天国不会答应的。”
“那我们种葛是为了自用?”
流民也要穿衣服,能省一点是一点。
“一部分自用,另一部分卖给辛国。”望舒解释道。“辛国的情况这一路上胥吏们和大家说过很多了,大部分土地都是草原,畜牧业很发达,但葛麻这类作物根本无法在辛原生存,都是靠从别的地方买,每年在这方面要花很多钱。你们以后都是辛国的子民,若是能够自产葛麻,国府可以少花很多钱,会给你们支持。”
流民们听懂了。
望舒道:“不过我们人太多了,全跑去种葛麻的话,辛国现有的人口用不了那么多,卖给别的国族容易和葛天国起冲突。所以我们还要种植草药,一来很多草药的生长期短,可以很快就收获换钱和粮食;二来辛国对草药的缺口很大,我问过从事虞,她说不管种植多少,辛侯都要了。”
望舒非常体贴。
流民们种地是一把手,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没有最精通只有更精通,但种植草药....呵呵。
粮农和药农虽然都是农,但两者完全可以当做两个行业了。
不过没关系,望舒有书。
巫彭殿最重要也最基础的著作:《羲和书》
《羲和书》顾名思义,一个羲和氏的人写的书。
这是人族著书的起名传统。
著了书,往往以氏做为书名,若是一个氏族有多个人都著了书,便第一个著书者以氏为书名,后面的自书里择两个字当名字,反正不能用人名。直到最近几百年才有所改变,开始有人用自己的名字做为自己著作的名字。
用青婧的话来说便是,古时候人族的处境太糟糕,容错率低,必须牢牢的抱团才能够生存,在那样的集体环境中,不需要个体意志的存在,集体利益是第一位。
现在人族崛起了,容错率也高了,那些出身好,不需要发愁吃喝的人开始追求自我,比起后人通过自己的著作记住自己的氏族,更愿意后人记住的是自己。
以氏为书名,所有人以及后人记住的只是氏族。
事实也的确如此,大部分古时候的典籍,除了少数特别有名的,比如那些死后入人族祖庙的,祖庙会专门记载其一生事迹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