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都在干活,没有时间,叔麦奢侈的在夜里点了油灯,就着油灯阅读。
游医推荐的篇章都是炎帝和青帝时代的历史,非常之生僻。
《大荒纪年》从炎帝立国开始记载,起劲已有七八千年,如此漫长的历史,哪怕有人想将《纪年》的每一篇都给看完也得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那么长的寿命。
久而久之,大部分读史时都只读白帝之后两千多年的篇章,更早的篇章,有兴趣又能弄到便看看,没兴趣就算了。
炎帝与青帝时代的记载,很多人能记得的大概就是这两位和一些比较出名的先贤的名字和一两样变成了神话传说的事迹。
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是何种模样,先贤们的真面目如何早已不可知。
尤其是更为久远的炎帝时代,很多人也就知道,炎帝舍子孙而传位青帝,开启了帝国延续至今的王位禅让制,被誉为选贤举能的第一佳话,以及第一蠢货。
不乏人这么觉得的,江山社稷不予子孙予外人,脑子有坑啊。
尤其炎帝是主动选择,而非被迫禅让,在可以自己完全做主时,几人能做出这种选择?
时至今日,历史早已被神话所取代,而神话是王侯贵族们用来表示自己血统尊贵,谱系源远流长而打造的证据,先贤成了神人,而他们是神人的后代。
叔麦不懂这些,他啃书也啃得相当艰难,七八千年的时光足以改变一个种族的很多字词,很多时候那个时候的字,如今都已经不用了,变成了生僻字中的生僻字。
这种情况下,莫说读出什么来,他光是查那些不认识的陌生字是什么意思就已经生不如死了。
磕磕碰碰读了两年,一直读到亘白1120年的冬季才将书都给读完。
史书读完的时候,牛棚里的牛已经增至三十头,有了好的农具和耕牛,农人的效率提高,不仅能忙完份地里的农活,还开垦了不少荒地。但税赋也越来越多,不时有青壮被征走,很多都没再回来,村社里剩下的青壮越来越少。
通过山寨的人每回带来的消息,他知道,兖州越来越乱了,国与国之间,诸侯与贵族之间快成一大锅粥了。
打仗需要粮食,需要人。
他这里的封君还算有良心,不管是征粮还是征人都给人留了一口气。
良心嘛?
叔麦完全无感,他想带着村社的人离开,但他做不到,也不知道能去哪。
去山寨的人提到过的那个很美好的北方辛国?
叔麦不是没想过,不过在了解到自己的村社位于松水下游,松水蜿蜒近两千里,而辛国在比松水上游更北的地方后叔麦便死心了,他这辈子出的最远的门也就是被山寨给俘虏那回。
除非山寨提供帮助,否则他什么都做不了,而山寨很早就拒绝了他。
叔麦抑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