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渠修粮仓,为了保障工地上的食物不短缺,她自己也思考了增加周围粮食产量的法子。
氓隶不会买牛,买不起,也守不住。
辛辛苦苦攒了几十年的钱买一头,结果转头贵族用几枚钱就给买走了,或是强迫自己借钱,然后利滚利根本还不起,只能拿牛抵债。
人间不会有比那更令人吐血的事了。
说起来这也是帝国奴隶主贵族最早被挑战时的情况。
贵族们太能生了,但爵位和官位只能传给一个孩子,别的孩子怎么办?只能分点土地和奴隶,成为庶人。
但问题也出在这,有土地有奴隶,能够慢慢积攒财富,唯独没有权力,最后积攒出来的财富是谁的?
答曰:肯定不是自己的。
谁愿意?
没人愿意。
既然没权,但有钱,再加上本身是贵族的分支,因而能够支持自己接受到教育,然后与贵族们斗了起来。
底层氓庶是分支的分支,早就什么都分不到了,遑论钱和教育,自然没有能力向自己的大宗看齐,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狡黠。
最终的结果便是氓隶们与宜达成了无言的默契,农耕时,氓隶们向宜借牛,忙完了再将牛还给宜。
有了牛和更好的农具,农人的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税赋也跟着增加,宜从贵族和地主们的手里轻松的买到了大宗的粮食。
曾经以为辛筝会让自己在粮仓修好后填满它,宜在修工事之余将租牛生意越做越大。
每个大的村社,或是几个小的村社间都设了一位牛倌,除了在农闲时照料牛,牛倌还是间者,在氓隶间培养起威信。
宜琢磨着让牛倌带着牛要离开,去辛侯的封地帮忙筑城,应该能够吸引不少氓隶追随,如此,封地上的人口便有了。
哪怕每个牛倌能带来的人口少,这么多年下来,她和山贼们一起安排的牛倌有数千,哪怕每个人只带一两个人回来,也够她在初期用了。
写完了一封又一封的信,宜又跑了趟青阳国和穷桑国以前合作过的贵族们再续前缘,她还要买粮,多多益善。
再回来的时候已是孟夏,差点没认出来眼前热火朝天的工地是自己要管理的封地。
宜一脸懵逼的找到了被自己留在封地上修建临时营地的副手询问怎么回事。
临时修建的渡口前尽是船只,一袋又一袋的粮食被扛下船,在营地的空地上堆积成山,却堆不了多久,做饭的火头营地里上百只大釜横平竖直的排列着,一袋又一袋的粮食和一筐又一筐的野菜一同倒入混煮。
从早煮到晚。
因为分开进食的缘故,吃饭的地方一整天都有人在吃饭,一波吃完下一波接上。
宜无法凭自己的感觉判断这究竟是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