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第十四章巫祝

作者:都广建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仅五百枚铜锱足够一户三口之家舒舒服服的生活两个月了。

不过能看出这是买命钱并不代表能理解辛侯这是想做什么,不理解可以开口问。

公告墙下有一名穿着青色短褐,衣服上有火焰纹的五六岁稚童,氓庶们都认识这身衣服,代表大君为氓庶解说律法与政令的胥吏,当然,考虑到稚童的年纪,这位是假胥吏,但不管是正式胥吏还是假胥吏,职责都是一致的。

若是一个成年的气派的胥吏穿着这么一身笔挺整齐的制服站在这里未必有几个人敢开口,但对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童,开口完全没难度。

看不懂的人便直接问小童邮差怎么还要去国外?

小童非常熟练的回答:“国中有很多新国人是从别的方国来的,有亲戚好友在别国,书信往来不便,还有官序里也有很多的同学只是自己一个人在辛国,父母亲友都还在别国,大君怜我们不易,设邮差让我们可以往家乡递信寄钱。”

说到最后小童露出了感激的神情。

辛国的官序对学生来者不拒,只要年龄符合标准,那么不论是否辛国本地人都能入官序读书,这也使得周遭方国的氓隶都想尽办法将自己的孩子往辛国的官序里送。但官序只收孩子,而且贵族不会在意领地里的孩童减少了几个,因为孩童本就容易夭折,但成年人的数量减少的话就容易发现。

最终的结果便是实在心疼孩子,不希望后代和自己一样的氓隶们以村落或者几个村落一起凑钱将孩子送走,但将孩子送走的同时也意味着这一生也很难再见面。

身处不同的方国,捎个信都难于登天,更别提寄钱什么了。

在官序里读书的孩童多多少少都攒了些钱,却没法寄回家,找商队寄还要赌对方会不会吞了自己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

辛侯的邮差却不同,她所建立的驿舍这些年已经证明了,只要不是半道上被强人给抢了,或是收信人已经不在了,那么信和钱一定能寄到收信人手里。

巫祝闻言看了眼小童,他可不认为辛侯真的会纯粹出于善心为了帮这些孩子和外来者而搞对外国的邮差,有理由怀疑邮差全是细作。

越过公告墙走了没多久便是司学官署的大门,门口同样有个穿着青衣的小童,小童旁边的墙上贴着司学官署的舆图,不同部门的位置,还标注了每个部门是干嘛的,只要是能识字的,通过这张舆图都能知道自己要找什么部门,该怎么走。

很贴心,但辛国是识字率高而非全无文盲了,辛侯的强制义务教育在她归国前都只在封地搞,国中其它地方因为是别人的封地,虞也不好太明目张胆,因而辛国仍旧有六成的人口不识字,而司学管的是教育,教育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扯上关系。

贴了舆图后发现效果不佳的司学又在门口雇了个小童当招待,尽量节省官序的时间,让双方都省点时间。

冬季站门口吹一天冷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