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意味着它会一次性释放积蓄了千年万载的能量。
想也知道大自然憋了几千年不会只为憋个寂寞出来。
葛天侯闻言顿觉头疼。“迁都也不会带走所有的人口,迁都走的大多是贵族,只有少数是家境优渥的庶人地主。”
大部分的底层人口自然是留在原地。
青婧道:“那我还不如不迁,让贵族和地主们都死在地动里,正好合法没收他们所有的财产,强制性迁徙所有人如何?”
长葛的人口是有点多,城内城外加起来将近百万,帝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不对,也不是完全没有。
扶风之乱时帝国天下大乱,北方原本人口稠密到快爆炸,但为了躲避战乱,千万人口南下,堪称元洲有史以来最浩大的人口迁徙。其次是白帝时期羽族第一王朝战败,被迫割让大片疆域给人族,百万羽族东迁。
只是,人族当年千万人口南迁属于自发性行为,迁徙者十不存一。
羽族当年属于半自发半组织性的迁徙,统治元洲数千年,骄傲了数千年的羽族不愿被人族统治沦为二等附庸。羽族纷争千年的贵族、官吏们以及神殿的有识之士们在亡国的关头脑子总算清醒了过来,积极组织平民迁徙,再加上羽族本身寿命漫长学得东西多,虽然也有伤亡,但超过七成的羽民成功迁徙沃州。
值得一提的是,有识之士们在那场浩大迁徙中于平民中建立起了非常高的威望,因而在东迁后这些有识之士们掀起了羽族的变革浪潮。
元洲第二王朝灭亡后的龙伯迁徙应该也算大规模迁徙,但时代太过久远,具体情况怎样没人说得清,但战败被驱逐,又不像羽族一样哪怕败了也还有一大片地盘续命,想也知道迁徙路上不会一路载歌载舞。
要说真正有组织像样的大迁徙,大抵只有前不久发生在辛国的迁徙。
辛筝为了疏散辛原过于稠密的人口,填充条原过于空旷的人口密度,以徭役与募工的形式迁徙了三十万青壮到条原。
辛筝先是征调了大量服徭役的青壮,告诉他们辛原修的渠和水库、道路已经足够用了,暂时不需要修更多的了,但条原那边还有几百条渠和水库、道路在等待修,条原当地人手不足。因而让他们去条原修渠修水库修路,因为是跨邑服徭役,路上要花不少时间,而按辛律,花在路上的时间是不能算进徭役时间的。做为补偿,辛筝表示这一次路途上的伙食开销就不让服役者自备了,国府包了。
反正都是要服役的,在哪服役不是服役,因而青壮们接受了,在官府的组织下向条邑出发。
搞定了服役者,辛筝又开始向社会上招工:还是条邑需要修水利修道路,人手不够,因而向社会上招工,包吃包住还有工钱拿。
虽然辛筝告诉两者,赚够了钱以后随时都可以回辛原,但辛筝也同样告诉他们,若是在条邑安家落户可以优先分地。
<